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诺贝尔文学奖 | 一个敢于“骂观众”的男人和一个书写梦境的女人

诺贝尔文学奖 | 一个敢于“骂观众”的男人和一个书写梦境的女人

阅读量:3849170 2019-10-27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结果已正式揭晓,去年的丑闻风波,让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顺延到今年。所以今年同时颁布了2018年和2019年两届获奖名单,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五次“双黄蛋”。
获奖作家为——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
其实对于今天一位女作家、一位男作家的结果,似乎并不算“意料之外”。
早在颁奖之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团主席奥尔森就透露,今年从200个提名中选出8人短名单,最终的获奖名单会是“开拓视野,更考虑全球总体性,也更重视性别平衡”的。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


获奖理由:她用百科全书式的热情呈现了一种充满想象的叙事,代表了一种跨越重重边界的生命方式。
她是历史上第15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
在今天的波兰文学界,托卡尔丘克堪称是国宝级女作家,她本人也是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2018年凭借小说《奔》(英文译名为Flights)荣膺国际布克奖,再次引发全球关注。今天过后,她势必将活跃在各国的读者视野中。1987年,她的处女作《镜子里的城市》发表。至今,她已陆续出版8部长篇小说和两部短篇小说集。
她凭借长篇小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获得波兰权威文学大奖“尼刻奖”,自此她彻底放弃公职,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1999年,她的长篇《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再获“尼刻奖”。
托卡尔丘克生于1962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她曾在波兰大学研读心理学,后当过心理医生,并且有过在精神病院工作的经历。
这些都影响了她的文学作品。在她的作品中,你会发现她钟爱用碎片化的小故事组成一本完整的小说。
此前,她曾接受《新京报》采访,谈及自己的文学观:“现实主义写法不足以描述这个世界,因为人在世界上的体验必然承载更多,包括情感、直觉、困惑、奇异的巧合、怪诞的情境以及幻想。通过写作,我们应该稍微突破这种所谓的理性主义,并用这种方式去反过来强化它。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给人惊喜、不可预知的世界。我所理解的写作是一种拉伸运动,它拉伸着我们的经验,超越它们,建立起一个更广阔的意识。我喜欢把现实与幻想糅在一起,但我也写过基于十八世纪事实基础的历史小说。”
推荐书单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里发生的故事,从第一位拓荒者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和丈夫迁居这片乡野,这片土地经历了千年的时光流转。小说由一百多个片段组成,一百多个故事连缀起来,既书写了日常生活的复杂,又呈现出千年人世的世代更迭与沧桑变化。层次复杂、伏笔繁多、呼应巧妙,耐人寻味,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它曾获得1999年“尼克奖”读者选择奖。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它被称为“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碎片化小说”。小说共分为84个章节,每一章节都以“xxx的时间”为名,如同84块时间碎片。太古是故事发生之地,那里充满神秘色彩,有寂寞的家庭主妇,有咒骂月亮的老太婆,还有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小说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各种奇幻事物的故事,融合了史诗、神话、民间传说,又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以独特的手法呈现出波兰二十世纪动荡的历史命运。
“神话”是她作品中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她说:
“小说对我而言,就是对人讲神话故事,让人在神话中走向成熟。直到今天,我仍然在读寓言和神话。它们使我感到满足和安慰,就像是“叙事的黄油和面包”,是一种必需品。”对于托卡尔丘克来说,一本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世界,一个让读者进入并且忘我的世界,建立一个虚幻的现实。让读者在其中成为另一个人,尝试另一种生活。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奥地利) 

获奖理由: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
彼得·汉德克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
1966年,《骂观众》发表后,开始受到关注。此后,他最为著名的剧作《卡斯帕》发表。
1973年获毕希纳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2014年获得国际易卜生奖。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彼得·汉德克曾到访中国。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鲍勃·迪伦。
有意思的是,在被媒体问及如何看待鲍勃·迪伦获奖时,彼得·汉德克表示,诺贝尔奖仅考虑书、文学,或者是写作本身的时候越来越少了,而是会考虑其他的一些因素。
“这其实也是我们整个时代的一个特征,这并不是一个进步。文学其实就是阅读,现在大家对阅读越来越不太重视,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或许也有一部分人是通过电影《柏林苍穹下》而认识背后这位编剧。

汉德克根据自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左撇子女人》,还曾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汉德克曾说,文学、写作是他的故乡。
推荐书单 
《骂观众》


《骂观众》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到尾演示着对传统戏剧的否定。读来令人如入刑室,如坐针毡,欲怒不生,欲走不能。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在标题故事《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中,主人公布洛赫是一个当年赫赫有名的守门员。一天早上,他莫名其妙地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以为自己被解雇了。他毫无目的地在维也纳游荡。他偶然犯下了一桩命案。他乘车来到边界上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匿起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通缉令,最后驻足在一个守门员前,注视着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扑住点球。
在小说中,汉德克以其他对语言文字精准的执念,以外在连续事件的极为细微的描述,传达约瑟夫?布洛赫注意力的偏差现象,小说中带有一股侦探悬疑的气氛。
《去往第九王国》

彼得·汉德克最重要的代表作,一部继承了歌德、黑塞以来的德语文学传统,具有漫游者气质的成长小说。
刚结束中学的学业,20岁的奥地利青年菲利普?柯巴尔放弃了和同学一起去希腊的毕业旅行,决定前往斯洛文尼亚寻找他失踪二十多年的哥哥。他随身带着哥哥留下的农学院笔记本和斯洛文尼亚语-德语词典,凭借这两样东西,柯巴尔发现了语言在叙述、转换现实中的魔力。穿越斯洛文尼亚之旅,实际上 也是柯巴尔追寻祖先踪迹,发现民族和传统,寻找自我的历程。
哪些中国作家得过或提名过“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迄今为止,莫言也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
除莫言之外,还有许多中国作家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今年呼声最高的是先锋作家残雪。
由于评选过程不公开,提名名单和意见都会被保密50年,据已披露的提名者数据库,胡适曾于1939年和1957年两次获得文学奖提名;1940年,林语堂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和斯文·赫定同时提名;1950年,赛珍珠再次提名林语堂。
据说 ,沈从文曾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沈从文和妻子张兆和西方沈从文研究第一人、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在接受采访时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汉学家马悦然,以及曾任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埃斯普马克,先后证实,沈从文若非去世,会获得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
我们相信,随着诺贝尔提名名单和意见的不断被公布,我们会越来越多的看到中国作家的身影。
几乎每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都会引起世界的关注,中国人更关注中国作家是否得奖。
其实,正如网友所说:无论今年是不是残雪,是不是余华,是不是阎连科,甚至是不是中国作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还有这么多人爱文学,关注和文学有关的事,那世道就坏不到哪儿去。
保定市新华书店定兴分公司
联系电话:0312-6912600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