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胡剑云(节选)
声丨胡剑云 配乐丨蔡依林《我知道你很难过》
另一半出轨,为何要谨慎应对?
婚内出轨是一个反映社会现象的文化名词,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引申自交通常用词语,如铁路交通中列车的倾覆,常常是脱轨所致,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
后来被引用到婚姻中的配偶脱离道德准则去谋求非正当的感情、性的利益。
一般区分为精神出轨,身体出轨。
配偶在感情中的背叛,从道德和法律的层面讲非常清楚,必须对婚姻的另一方忠诚,否则属于性质恶劣,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从婚姻的起点和感情的实际状况而言,光是谴责和惩罚又非常苍白无力,往往不知导向怎样的结果,甚至陷入到伦理困境。
这些决定了应对出轨问题的难度,需要当事者非常的小心谨慎。
出轨,其实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
从实践经验看,站在调解人的角度,处置出轨问题有一个原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问题原则处理”。
也就是说,出轨方应当承认错误、承揽责任、承担后果,受害人和舆论均可以根据对应的道德准则和社会管理秩序进行表达,但具体的责罚方式和幅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得到理解或谅解,还要看相关的实际情况,最终取决于双方的考量。
例如有强迫意味的包办婚姻,一方长期感到压抑,精神上备受折磨,之后与他人产生感情、发生关系。
对此,我们可以批评他/她破坏了婚姻和道德的原则,提醒应当先依法离婚,之后再发展感情,并且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同时,也要指出其现有的婚姻已经是悲剧性质,同样在道德上得不到支持,因此其行为有值得同情的部分,不主张对本人照搬处置其他出轨事件时的定性、批判和惩罚。
也就是说,我们既要立场鲜明地反对任何放纵个人欲望、践踏公序良俗的出轨行为,也反对任何简单地放大“出轨”二字、笼统而粗暴地打击当事人的做法。
毕竟,任何消极的行为,基本上都是令人后悔的。
而一个在重大挫折面前能保持修养,短时间内能守住其他成果的人,会给身边所有的人强烈的印象,这是一种良性的储备,有一天,也许会给你惊喜。
责编 | 梅绽雪
音频制作 | 木子每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