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体育景观环境》连载:第八章——第二节 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末福利)

《体育景观环境》连载:第八章——第二节 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末福利)

阅读量:3851478 2019-10-27


特别说明:经本书作者由文华、吉云波授权委托,对体育景观环境进行连载,每日刊发1小节,欢迎各位朋友关注!如需转载,请先与本书作者直接联系。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    1第一节 体育景观 ………………………… (1)
第二节 体育环境 ………………………… (6)
第三节 体育景观环境 ……………………  (11)
第二章 体育景观环境的功能与类型…………  (25)第一节 体育景观环境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 (25) 
第二节 体育景观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 ……… (32) 
第三节 体育景观环境的基本类型 …………… (35)
第三章 构成体育景观环境的基本要素 ……(48)第一节 体育景观环境基本要素概述 ………… (48) 
第二节 体育景观环境的自然要素 ……………… (53) 
第三节 体育景观环境的人工要素 ……………… (64)
第四章 体育建筑景观环境 …………………… (75)第一节 体育建筑景观环境概述 ……………… (75) 
第二节 公共体育场馆景观环境的策划 …………(84) 
第三节 社区体育场馆景观环境的建设 ………… (97) 
第四节 学校体育场馆景观环境的建设 ………… (99) 
第五章 体育赛事景观环境 ……………………(106)第一节 体育赛事景观概述 …………………… (106) 
第二节 体育赛事景观要素 …………………… (111)
第三节 体育赛事景观环境策划 ……………… (118)
第六章 体育公园景观环境 …………………… (133)第一节 体育公园景观环境概述 …………… (133) 
第二节 体育公园景观设施 ………………… (140) 
第三节 体育景观小品 ……………………… (152) 
第四节 体育公园景观环境建设 …………… (161)
第七章 健身步道景观环境 …………………… (173)第一节 健身步道景观环境概述 ……………… (173) 
第二节 健身步道景观设计要素 ……………… (180) 
第三节 健身步道景观设计 …………………… (183)
第八章 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开发 ……………… (200)第一节 体育景观环境资源开发的内容与模式 … (201) 
第二节 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213)
第九章 体育景观环境评价 ………………………… (222)第一节 体育景观环境评价的目的 ……………… (223) 
第二节 体育景观环境评价的内容 ……………… (226) 
第三节 体育景观环境评价的方法 ……………… (236)
第十章 体育景观环境的维护与管理 …………… (240)第一节 体育景观环境的维护方法 ……………… (240) 
第二节 体育景观环境的管理 …………………… (249)
参考文献 ……………………………………………… (257)下拉目录,点击蓝色字体查看往期精彩
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由自然体育景观环境资源和人文体育景观环境资源两大部分组成。完全没有人文因素的纯粹自然景观虽然是存在的,但是一旦这种自然景观被开发为体育景观后,它或多或少总要融入人文因素,且优质自然景观并不拒绝与恰当的人文景观相结合。自然景观一旦被开发,它也就成了 “人化”的自然,可以说,任何体育景观都可以称为体育人文景观。不仅自然景观借助人文因素而声名倍显,体育人文景观也常常借助自然条件更增魅力,二者总是通过相互融合而达到具有更深的文化蕴意与更高的审美魅力的境界。整个环境中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循环利用,保持资源的持续发展,是体育景观环境资源开发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9年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把握体育景观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应从以下 3个方面入手。
(一)社会效益的持续性
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任何人类活动的共同目标。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开发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体育健身环境,使人们获得身心的愉悦。因此,追求社会效益的持续性,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体育景观环境资源开发的最终目标。
(二)经济效益的持续性
在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指导下,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步入体育场馆环境中,体验健身的乐趣和各类活动所带来的满足感,促进了体验经济的发展。而经济效益的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还要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倡导科学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三)生态效益的持续性
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利用,要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和环境为基础,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处于相对平衡、协调状态。
众所周知,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在环境资源开发中,要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善加保护和利用,保护体育景观环境的生态完整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以利于自然特征和历史的延续,使开发活动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内进行,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在体育景观环境资源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性虽表现形式不同,但却存在着共有的特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协调性
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协调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社会与经济各系统间应优化组合、和谐有序,保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在结构、功能、区域和时段上的协调发展。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等要素,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促进体育建筑区域内各类活动协调、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合理性
体育景观环境资源包括自然景观环境资源和人文景观环境资源,每种资源又由不同的要素组成,应避免资源无价或低价开发的现状。针对不同属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时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不可再生资源应提高使用效率,并积极寻找替代性资源,以减缓其损耗时间;对可再生资源,则尽可能在其承载能力范围内利用。
(三)系统性
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如管理部门、规划部门、使用部门等,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打破部门和专业条块分割所形成的壁垒,从大局着手,从系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
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2014年,国际奥委会推出 《奥林匹克议程 2020》的改革方案,将 “可持续性”列为首要目标,加之我国的资源状况和环境要求,使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必然,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扩大资金来源
资金短缺是资源保护的主要障碍,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必须有必要的经济保障。受国情所限,由国家划拨的资源保护经费十分有限,开展保护工作捉襟见肘。因此,只有努力扩大资源保护的资金来源渠道,才能达到维护和利用资源的目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与一流的体育场馆和环境是分不开的,同时,奥运会的筹办也为中国甚至世界,在体育景观环境资源 (体育场馆)融资渠道创新方面注入了新的血液。
体育景观的建设资金来源必须多元化,仅靠国家投资不仅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还可能影响可持续发展。采用多元的筹资方式,加大市场经济在体育景观建设中的地位,可以将体育景观更好地与市场结合起来。体育景观建设资金来源的多方面,可以使社会各界认识到体育景观的重要性,缓解国家在建设体育场馆时资金的短缺,并将企业推向一个主要投资建设者的位置,由企业与政府共同完成,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化创新体制机制,将体育景观资源市场化,这是符合体育景观发展大趋势的,有利于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保护生态环境,成功管理自然资源的关键之一是鼓励公众参与,使人们清楚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权利。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使公众获取到清晰易懂的信息,同时,增强公众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
里约奥运会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清新的生态奥运雏形:其制造奖牌绶带的原材料有一半取自回收的废塑料瓶,回收塑料瓶同时还用于多处公共场所的艺术品中;除此之外,里约还将新型塑料广泛地用于运动器械、人工草坪、体育设施等诸多领域,既提醒人们意识到生活中的塑料污染,也告诉人们合理使用塑料,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将生态环保意识延伸到社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环保意识。
(三)建立循环体育景观环境资源开发
循环经济是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路式的反馈流程经济模式,是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运用链的技术,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循环连接,实现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相统一。目前,大多数体育景观的开发只停留在 “资源—产品”这一环节上。在悉尼奥运会中,主办方很好地利用了这一模式,先是利用废旧的木材等一系列材料建造成体育馆,在赛后将其拆除,还原当地的自然环境,然后将拆除了的材料进行再加工,构成新的景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体育赛事及体育消费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参与体育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体育景观环境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只有建立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一开发模式,使体育景观环境资源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才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们在清新宜人的环境中从事体育健身活动。目前,国内外一些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向循环开发方向发展。
(四)重视利益均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特别是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体育景观环境资源已积极探索面向社区,面向市场,服务大众,逐步实现体育景观环境资源与社区共享的新路子,既为市民健身运动提供体育资源服务,又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筹措资金,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案例】
青海省着力打造 “生态体育”品牌
青海省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同时,因地处偏远,青海省又是一个经济条件、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省份,但却在体育领域频频创造奇迹,令世人瞩目。2002年,青海省开始打造亚洲顶级赛事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04年,青海省政府决定构建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通过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从而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为顺应这种潮流,近年来,青海省也抓住有利时机,利用自身生态资源,不断推陈出新,打造了许多品牌赛事。这几年,不甘落后的青海省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继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攀岩赛、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3大国际品牌赛事之后,这个生态大省、经济穷省,又打出了一张生态体育牌———行走 “中华水塔”国际徒步活动,不得不说,这是青海省打造的又一品牌。
一、生态青海体育更精彩
青海省因地处偏远,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可是,青海省的体育事业却走出了特色,让发达省份惊叹。青海省独特的自然禀赋,造就了青海省打造 “生态体育”的先天沃土,高山大川、蓝天白云、草原沙漠、田园风光更成为各地 “驴友”们绝佳的户外徒步场所。
青海省正是利用这些资源,近年来,打造了许多品牌赛事,如青海岗什卡亚洲滑雪登山交流大会,则是看中了岗什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岗什卡上的天然雪,让滑雪者流连忘返。2014年,围绕打造行走 “中华水塔”国际徒步活动这一主题,青海省体育局先后成功举办了魅力黄河行、金银滩露营、穿越柴达木徒步、走进新玉树徒步、阿尼玛卿大型环山活动、行走母亲河等系列户外徒步活动,得到了广大户外爱好者的一致认可,呈现出定位高、创意新、特色浓、人气旺、经验足、效果好的特点。
青海省通过举办这些系列活动,倡导了绿色、低碳、生态、健康的环保理念和生活方式,生态体育理念正在享有 “三江源”“中华水塔”美誉的青海大地蔚然成风,“户外徒步、畅享自然”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形成,行走 “中华水塔”户外主题系列活动正逐渐成为青海省体育发展的又一新亮点。
二、体育赛事绿色在 “心中”
青海省是欧亚大陆上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是全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和调节区,有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和生态环境价值。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生态在青海省各级政府的工作中被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体育,作为一项绿色产业,不忘为生态增添一分 “绿色”。以 2014年为例,年初的第一项大型体育赛事青海国际冬季抢渡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主题便是 “爱我黄河挑战极限”。
以 “绿色、人文、和谐”为主题的环湖赛,将 “绿色”放在第一位,也正是考虑到了青海湖特殊的生态地位,不仅在线路设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比赛中更是讲究绿色环保。行走 “中华水塔”国际徒步节,沿途除了脚印,不留其他的任何东西,无不显示出赛事组织者的用心良苦。作为一项体育赛事,对环境保护起到的作用肯定是有限的,但是它对于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无疑是有益的。就像环湖赛,把世界的目光都引到了青海湖,让人们能够认识青海湖以及青海湖生态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普及,唤起人们对青海生态的关注,进而保护生态。
三、梦想体育携手向前走
大美青海给了青海体育更广阔的天地,而青海体育赋予了大美青海更多的“绿色”。通过不断举办赛事,青海省每年吸引了数十万来自国际、国内和本省的运动员、裁判员参加比赛,赛事筹备工作者、志愿者和普通群众,他们既参与了赛事活动,是绿色运动的参与者,更是传播体育文化的使者,他们怀着对绿色运动与健康人生的精神追求,以推进全民社会体育活动普及的坚强信念,共同搭建起一座和平、友谊、幸福的桥梁,谱写了绿色健身运动的华丽乐章。这些体育赛事,通过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将环保、自然、简约等元素融入体育运动之中,巧妙地将项目安排在青山绿水之间,以大众喜爱、亲近自然、贴近生活的比赛项目为主题,突出比赛的文化性和观赏性。通过比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青海生态环境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极大影响,从而让他们加入保护生态的行列,共建绿色、健康的美丽家园。
古语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当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成为青海省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的时候,生态体育成了最佳的切入点,广袤的草原和戈壁,无人问津的沙漠和冰川……这些过去制约青海省发展的不利条件,一旦进入生态体育的范畴,就又成了独一无二的卖点。于是,行走 “中华水塔”国际徒步活动让世人感觉眼前一亮,这不就解决了多年来人们苦苦探寻的青海生态发展的道路吗?同时,也找到了变劣势为优势的突破点,找到了青海体育如何与旅游、文化融合的最佳途径,以及如何将自然禀赋的潜在优势转变为优势资源的途径,而且令世人没有想到的是,将优势资源转变成阳光经济的体育资源,不能不说,这又是青海省这样一个落后地区因势利导的一次创举,是青海省率先推出的一个体育 “绿色产品”。
截至2016年,青海省打造了10项国际品牌赛事,20项国家级品牌赛事,百余项省级品牌赛事。通过品牌赛事的推动,不仅展示了青海体育的力量、形象与自信,更提升和推动着青海形象、青海力量和青海人的自信。随着首届中国青海国际冰壶邀请赛的成功举办,青海省国际赛事架构得到进一步拓展,可谓一年四季都有国际赛事落地青海省。通过国际赛事的举办和推动,青海省各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省融合创新发展,积极推动 “体育 +” “赛事 +”,以环湖赛为龙头的十大品牌赛事经济社会综合效应明显,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商贸、金融、信息、传媒等深度融合,探索发展出良性循环的路子,催生了一批新业态。同时,体育项目投资、市州县文化体育活动场馆覆盖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都在逐年上升。细数落地青海省的国际赛事,“亲民”赛事还真是不少,全民健身的氛围也越来越好。环湖赛带动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射箭赛进一步丰富了青海省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行走 “中华水塔”更是激发了更多人 “青海那么美,徒步去看看”的强烈愿望。冰雪运动就更不用说了,发展冰雪运动项目,既能弥补青海省冬季体育运动的短板,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身消费需求,又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要求,同时,对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 《青海省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 2025年,重点打造100个体育精品项目,培育100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建成100家汽车摩托车营地,建设100个高原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带动1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最终实现百亿元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着力把青海省打造成为 “世界级高原户外运动胜地” “最让人向往的高原生态健身休闲目的地”“丝绸之路体育旅游聚集地”。
问 题
1、用可持续发展理论论述青海省生态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开发。
2、青海省生态体育品牌的打造,对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思考与讨论
1、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自然体育景观环境资源?
3、体育景观环境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试述体育景观环境资源开发的主要模式。
5、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你评论
我送礼福利时间
70年风雨兼程从2019年10月1日起在后续推文中小编将推出有关于体育景观环境系列文章看体育景观从“风景”如何传递着体育文化的意蕴
有感而发的你可在评论区畅所欲言获得点赞人数最多的前两位
将获得《体育景观环境》一本主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由文华教授副主编:陕西全民健身设施规划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吉云波

体育爱好者收藏书籍系列先到先得…………重点每天只有两个名额……次日推送文章中小编将公布前一天获奖名单获奖者可将姓名、电话、地址发送后台后台第一时间将书本邮寄活动截止时间:文章最后一期推送完毕
上期没有中奖的朋友,快来这里留言点赞
延伸阅读Extended reading
体育景观环境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体育景观环境的自然要素(文末福利)
构成体育景观环境的基本要素(文末领取福利)
抓住国庆的尾巴送福利——体育景观环境的基本类型
体育景观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
体育景观环境——环境的内涵及底蕴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其中这项行动与你息息相关
体育景观——体育环境(后附活动奖获得者名单)
体育景观——景观与体育景观(文章内有福利)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爱点赞,感恩有你!!
?下面已开启留言功能,欢迎大家留言并指点意见,将你的想法传达给我们,我们将采纳写入文章。笔芯?点阅读原文了解国内第一家健身设施规划!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