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进展如何?重庆人大实地调研来了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进展如何?重庆人大实地调研来了

阅读量:3852250 2019-10-27


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城市封面是一座城市的精华,不仅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巨变,也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更标定着这座城市未来的世界高度。
想打开重庆这本书,就要先从城市封面开始,“两江四岸”就是重庆的城市封面。现在,我们跟随着重庆市人大的步伐,一起去看“两江四岸”。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委《关于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协助做好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两江四岸”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报告的相关工作,提高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计划安排,10月24日至25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两江四岸”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调研。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副主任沈金强参加调研。

在两天的时间里,由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先后分别乘船前往南岸区雅巴洞、渝中区珊瑚公园、江北区江北嘴、江北区塔子山示范段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了全市“两江四岸”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整体情况,并召开两次座谈会,听取了市级有关部门和渝中区、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巴南区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
实地调研和座谈中,调研组成员对全市围绕修复生态水岸、优化滨江功能和布局、营造亲水空间、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等,着力开展的“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打造山水之城升级版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许,并在进一步细化规划编制、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强化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和刚性约束、挖掘“两江四岸”历史文化底蕴、优化沿江建筑布局和建筑立面、打造更加便利的交通网络、建设亲水休闲公共空间、注重生态修复、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保障“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张轩指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是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中央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

张轩说,“两江四岸”是重庆城市品质提升的独特资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在“两江四岸”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下了很大功夫,对“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充满信心,希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调研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坚持着眼长远、规划引领、体现自然、美观实用、注重细节、减少浪费等原则,在精细化、具体化上下功夫,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两江四岸”高标准、高质量治理提升,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生态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
延伸阅读》》》 
1
我和重庆有个“约会”
近年来,重庆展示出“山水之城 ? 美丽之地”城市品牌的靓丽名片,让行千里、致广大的重庆,成为了“远者来、近者悦”的打卡之地。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们,把和重庆的“约会”排上了日程。
不过,为什么大家要和重庆相约?
此次,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两江四岸”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调研组似乎找到了答案。
“4326” 展现“山水城桥”大美画卷
 2018年2月底重庆启动了《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统筹规划》(以下简称《统筹规划》)的编制,提出将主城区“两江四岸”建设成为展现重庆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和悠久厚重的人文之美典范,使“山、水、城、桥”相互辉映的美景成为重庆城市名片。
 2018年4月,市政府主持召开城市提升工作座谈会,对规划方案进行了研究;
 2018年7月,作为《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统筹规划》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议;
 2018年11月,市政府正式批复了《统筹规划》;
 2018年12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统筹规划》提出了“4带”建设目标:将“两江四岸”规划建设成为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山清水秀生态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成为彰显山魂之雄、水韵之灵、人文之美的国际一流滨江空间,实现城市品质1年有变化、2年出亮点、3年见成效、4年出形象、5年大变样。
围绕“4带”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围绕滨江路外侧、滨江路内侧和滨江路3条主线,对“两江四岸”近远期治理提升工作提出26项规划指引。

美美与共 奏响治理提升交响曲 
按照《统筹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提出的目标及规划指引,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主城区,按照“水上、岸上同步,软件、硬件并行”思路,强化组织领导,开展本底调查,明确目标任务,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压实工作责任,统筹协调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奏响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交响曲。
 细化规划
开展了《“两江四岸”城市发展主轴规划研究》,编制了《两江交汇核心区整体提升规划》,制定了《重庆市城市色彩规划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和实施工作的意见》,编制了《重庆市主城区山城步道专项规划》等。
 岸线治理
启动了长滨路菜储段、江北嘴、雅巴洞、磁器口、盘溪河入江口、花溪河入江口、相国寺码头、李子坝、弹子石和九龙外滩等近期10大公共空间的10个滨江段建设。目前,除弹子石节点外,9大公共空间深化方案已通过市政府专题会议审定,计划年底前陆续开工。
 交通治理
编制审定了《南岸、巴南区滨江路增设新型中运量公共交通规划方案》正抓紧启动建设,启动了老成渝铁路改造开行公交化列车,深度开展了优化完善滨江交通系统研究。
 跨江桥梁品质提升
草拟了《主城区跨江桥梁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启动了两江三桥步道系统及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朝天门大桥品质提升,先行推进了东水门大桥、朝天门大桥跨江大桥增设垂直升降梯建设。
 码头、船舶搬迁工作
全市138艘餐饮船舶已清理完成128艘;推进了停泊船舶专项整治,181艘停泊船舶已美化23艘、迁移22艘、拆解2艘;28座货运码头已全部停业,力争年底前清理完毕。
 面上工作
排查整治“八乱”行为,重点推进了夜景灯饰提升工程,启动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制定了水上旅游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开通了朝天门—弹子石、大竹林—朝天门两条观光轮渡等。

总体推进顺利中的喜与忧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变化及效果,调研组了解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市就启动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围绕修复生态水岸、优化滨江功能和布局、营造亲水空间、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等,着力开展了治污、增绿、减量、留白、整容等,使“两江四岸”空间资源生态化、公共化,形象和功能大幅优化,打造山水之城升级版。
虽然近期‘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总体推进顺利,但在工作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统筹机制方面
由于涉及防洪水利、港口岸线、房屋市政、园林绿化、灯饰照明、文化旅游等多个专业领域,“规、建、管”三大环节统筹不足,且穿透性较弱。各类专项规划分属不同部门编制,规划之间衔接不够;各类建设项目分属不同部门安排,时序不一,碎片化、重复性建设问题多有存在;各类设施运维分属不同部门监管,政出多门,标准不一。
 运维机制方面
中心区段运维较好,其他区段运维较差;经营性设施大多由市场主体运维,非经营性设施基本由政府部门直接维护管理,市场化程度不高,且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维护效果总体欠佳。如有的滨江步道,建成后因维护管理不到位已基本损毁,现已无法通行;有的滨江路修建的商业配套设施,因经营管理不到位已完全荒废,杂草丛生。
 执法体制方面
一方面,各级部门依职责分别开展监督执法,部分监管事项边界交叉、多头管理,部分事项又相互推诿、执法不到位,存在“都管又都不管”的现象;另一方面,熟悉情况的辖区滨江管理机构,又缺乏执法依据和处置手段,致使管理效能大大降低。
要让重庆成为人们诗和远方的相约打卡地,真正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是一项百年大计工程,要有长远眼光,久久为功,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加大监督指导,加强相关立法工作调研,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保障“两江四岸”高标准、高质量治理提升。
“两江四岸”不仅是重庆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重庆历史文化、城市变迁的厚重底蕴,让我们一起期待和见证更美的重庆。
记者:廖灿勇
编辑:朱苗

点击「在看」,明天起床变好看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