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级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许蕊
如今大四的我,站在本科生涯的尾巴上回望在地理学院这三年所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实习,在华盛顿州的这段经历注定是有些不同的。不同在哪里呢?可能是乍到大洋彼岸踏上异国大陆的欣喜,也或许是教育模式、文化素养和人际交往方方面面间感知的差异,抑或是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共同努力的那一个个漫长黑夜本身,总之,这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十来天真实地占据我了心里不小的一块地盘。
在国内的时候就知道美国对于本科生的教育和我国是不太一样的,亲身感受之后发现他们确实更加倾向于引导学生自己挖掘感兴趣的问题并主动地进行相关的研究,老师们总能给予我们暖心的鼓励和悉心周到的帮助,并且他们在某些细节方面的严谨性更甚,科考期间的VLOG制作和小组汇报的准备让我养成了严格注明非原创内容来源的习惯。
当然这些都是在高校已经早有耳闻的,所以相比之下给我带来更大冲击的差异还是举手投足间的素养与习惯。他们有着似乎已经根深蒂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即使是普通的市民,在国家公园内看到有人踩入了步道旁的草地都会及时严肃的制止。而在人与人之间,他们又是热情熟络的,狭窄步道里互不相识相向而行的游客都会主动给对方让路,微笑地交流天气,以及永远挂在嘴边的感谢。
除了这些差异带来的冲击,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便是语言的障碍,障碍不仅是来自于英语能力本身的不足,更是源于内心对于陌生环境中不熟练事物的不自信和抗拒。在美这段经历确实培养了我更自如的英语听力,也开始敢于去开口交流。其实在大多数时候,面对你大胆尝试下的紧张与失误,大家都抱有着更多的善意与理解,而非指责与不满。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日后若是再回忆起这次实习,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会是什么,是每个星月高悬的深夜激烈讨论后互相打趣的犯困,是沿着陡峭细沙步道蜿蜒而下的胆怯与勇敢,是朝阳之下温带雨林的清新空气与些微寒意,是海边沙滩上悄悄将飞扬头发丝儿镀了金的落日,还是太平洋边举着国旗呼唤祖国的热切思念……
无论如何,就感谢这段充实且受益匪浅的经历的吧,感谢老师们事无巨细的安排,感谢同学们互相帮助的点滴,感谢抓住机会努力前进的自己!
文字 | 许蕊
美编 | 张江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