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字之学,即古人所称之 "小学",为历代书家所重。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隶、草、行、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今天,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时,诸体书法因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毋庸置疑,研究文字学对推动当代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我们推出了"每日一字"栏目。
------北兰亭学术部
2016.7.9
字形演变
延,甲骨文
(彳,即“行”,大道)
(止,即“趾”,脚),表示在大道上行进。金文
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加“正”
(征服),表示远征。篆文
综合甲骨文字形与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在漫漫长路上持续前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彳”
写成“建字底”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字源解说
清 · 赵之谦 · 铙歌册
汉 · 华山庙碑
汉 · 华山庙碑
汉 · 史晨前后碑
唐 · 欧阳询 · 九成宫醴泉铭
唐 · 颜真卿 · 颜家庙碑
唐 · 颜真卿 · 颜勤礼碑
宋 · 蔡襄 · 自书诗
宋 · 黄庭坚 · 明叔少府帖
唐 · 李世民 · 晋祠铭
晋 · 王羲之 · 贤内妹帖
唐 · 唐人 · 月仪帖
唐 · 唐人 · 月仪帖
——往期经典,点击文字直接阅读——
关注学术 传播经典
北兰亭微信公众号平台欢迎广大书画同道踊跃投稿。稿件一经采用将视文章的阅读量情况予以奖励!
投稿方式:
E-mail:beilanting2017@163.com
电 话:13501289505
13120261982
——北兰亭学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