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呀!来呀!关注我吧!!
纽约是美国的艺术中心,也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发源地。在所有诗歌派别中,纽约派诗人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最高,他们大多是艺术评论家或博物馆馆员。主要人物有约翰·阿什伯利、弗兰克·奥哈拉等。 2017年 9月3 日,约翰·阿什伯利去世,享年 90 岁。弗兰克·奥哈拉曾写诗给阿什伯利:“我们将在风吹拂的高山之上。相对而坐,互诵新作。你将是杜甫,我是白居易。”耶鲁大学兰顿·哈默教授写道:“过去 50 年里,没有一个人像阿什伯利那样对美国诗歌有如此深广的影响力”。 阿什伯利在美国诗坛的影响力就如同杜甫之于中国诗坛。在高考作文中,杜甫及其诗歌素材被广泛引用。考生若换个思路,书写美国“杜甫”阿什伯利的痛与思,定能成为作文的加分点。今天, 跟着学霸猫一起来吟诵一下他的诗歌吧! 里面有陌生人的静物画(节选)
[美] 阿什伯利 郑敏/译
来吧,乌尔里克,天空巨大的
八边形正从我们的上面通过。
不久,这个世界也会移动。
你的风流韵事,它是什么?
不过是茶壶里的一场暴风雨。
但这样的风暴释放出
奇怪的共鸣:上帝的力量
缩回到无限小的根部,
悬挂着,如蜜蜂的轰鸣,
如桦树,在无风的秋日,
垂下它乳白色的叶子。
把这些叫作现象或琐事,
遥远如天堂闪光的残败,
但巨大可怕的框架依旧在那儿
充满悔恨,充满稻草,
或在另一个层次上充满落雪
吟唱中那转瞬即逝的优美。
诗歌解读用文字绘出抽象画
纽约派有它的气度,除了诗歌,还涉猎绘画、音乐、戏剧等。在纽约派内部,诗人与诗人、诗人与艺术家,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相互影响、借鉴。阿什伯利把画家德·库宁和波洛克作品中的抽象表现主义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他的诗歌被认为是“文字的抽象画”。 本诗名为“里面有陌生人的静物画”,阿什伯利用诗歌语言展现画面。他用蜜蜂、桦树、秋日等意象来展现暴风的力量,“释放出奇怪的共鸣”。而这些现象或琐事之于人,终会过去。
大人书库
[美] 阿什伯利 王伟庆/译 在边远的山区,那儿,我们知道一些麻雀不知道的事情,每一座房屋明显要比其他的好一点,“包装”现在已经准备好开始了。它来了,像一束莎草纸似的随意的想象和辨认,然后就那样固定不动了。天正一点点暗下来。你派了一个人跑下楼梯来打听事件真正的进程,而答案总是来得难以捉摸却彬彬有礼:你只得走下去……嗬,灯灭了。那就是普通教育中薄似纸却又牢固的一面。当一个小偷在外面,在某个暗处,它也一样。没有自由,没有摆脱自由的自由。唯一能做的是拿起书,摩挲着它,然后当着我的面打开。那个你是知道的。
诗歌解读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 阿什伯利的诗歌意象迭出、时空交错,别致却混乱,给人们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困难。然而也正是在这混乱中,我们感悟出时代的纷扰、混乱给诗人带来的焦虑不安。就如小说家金海曙所说:“阅读阿什伯利通常带给我的不是心灵上的愉悦,而是思想上的警觉。” 阿什伯利经常感到难过:“所有的事情都是明白的,但没有一件被了解。”就如人明知道“没有绝对的自由”,但还是想摆脱一切。“我们知道一些麻雀不知道的事情”,想知道“事件真正的进程”,但是一切又诡谲难料。人“没有摆脱自由的自由”,但在书中,我们的精神世界是自由的。
街头音乐家(节选)
[美] 阿什伯利 郑敏/译 一个死了,另一个活着,他的灵魂被生生地拧走,踟蹰街头穿着自己的“身份”像裹着件大衣,日复一日同样的街头,油量表、阴影在树下。比任何人被召唤向更远的地方穿过日益增加的郊区风度和举止,当秋色落向豪华的落叶,推车里的破烂属于一个无名的家族,被排挤到昨天和今天这步田地。一个瞪着眼瞧另一个打算干什么,终于露了馅,于是他们彼此相仇视,又相遗忘。所以,我摇着、抚慰着这只普通的提琴,它只知道那些人们忘记了的流行曲调,但坚持它能将一段无味的叠句自由发挥。十一月里这一年翻转着身子日子间的空隙更明确,骨头上的肉更明显。
诗歌解读
深切地感受底层人的痛与无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杜甫对底层人民的怜悯与同情。跨越时空,美国的阿什伯利也描绘纽约的街景和底层人的遭遇,比如街头郁郁不得志的音乐家。整首诗沉郁顿挫,起笔用“死了”与“活着”对比,凸显街头音乐家的衰败之气,暗示人在现实下的艰难生存。但不论多么艰难,街头艺术家仍穿着自己的“身份”行走在街上,为理想找生存之地。 可是生存的环境如此恶劣,无名的人或许就像街头的垃圾一样,终会被排挤,直至消失。但“我”手中的提琴,可以“将一段无味的叠句自由发挥”,这正是街头音乐家独立于世的才华,也是与世界抗衡的武器。
历史推荐
●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我打了她!妈妈泪奔:“女儿恨死我了”● 破译一字奖励10万元!甲骨文,考场作文“新宠儿”● 豆瓣9.4分!比剧情更精彩的,是这位“致命女人”……● 胡歌@所有人:亲爱的粉丝,请这样爱你的偶像来都来了,点个“在看”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