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尔童辰 编辑:龙方媛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
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就怕你总是不敢开始!
想象一下,
假如你75岁了,
你会做些什么?
是躺在摇椅上回忆过去?
还是遛弯喝茶打麻将?
相信在很多人印象里,
75岁就是安详度余年。
然而,
总有一些人选择在
岁月的尾巴上活得热气腾腾。
如举世皆知的摩西奶奶,
76岁拿起画笔,
不经意就震惊了艺术界。
在中国,
也有一位逆天存在的传奇奶奶。
她60岁认字,
75岁写作,76岁出书,
80岁画画,
下一个目标是当画家。
今年7月,
已经82岁高龄的奶奶,
又出了新书《拍手为歌》。
这是她的首部民谣和故事画集,
书里的文字和插画全都出自奶奶之手。
如今,
她一共出版了5本书。
这位传奇的奶奶叫姜淑梅,
和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女性一样,
她大半辈子都在为生计操劳。
60岁之前,
她的小目标就是“活着”,
60岁之后,
她跟辣椒似的,
老了老了就红了。
01
76岁,出书
姜淑梅曾口出“狂言”:“我一年出书一本。”
她说到就做到。
自2013年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开始,连续3年,《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女人》《俺男人》以一年一本的速度,陆续面世。
一本书十万余字,没有哪一篇随便对付,而且成绩还不俗。
她的第一本书一出版就掀起了热销狂潮,卖出了7万册,获得许多奖项。
这些作品获得了万千读者的喜爱,吸引“姜丝”无数。
“她的文字干净利落,不加评论,避免描述,对于往事,她有一种超脱的态度。她身上的质朴与真实,让那些故事弥足珍贵。”
“姜淑梅女士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
78岁,她成功加入中国作协,实力得到了“官方”认可。
75岁时,姜淑梅和家人说要写作,除了支持她的大女儿,其他人只当她是随口说说。
二女儿嬉笑说:“写吧,东边茅楼没纸了。”
大儿子戏谑:“妈呀,你要是能发表文章,领导人都来接见你。”
“你不行”是一种谎言。
世上没有有心不能为之事,只有无心不想为之人。
姜淑梅觉得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试试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从那时起,老人就像钉在了沙发上,就着空果箱和沙发垫写起来,从天明直到天黑。
精神足时,她每天只睡4小时。
有时一天写不了几个字,但她从不间断。
有一次,她的胳膊摔骨折了,手术后三天,她又拿起了笔。
女儿劝她多休养几天,她坚持要写:“写东西了就不难受,闲着才难受。”
姜淑梅不仅写自己的故事,还要去打捞别人的故事。
街头巷尾,她找老人聊天,煞费苦心的囤积故事。
她不光在东北搜集民间故事,每年还要回老家一趟,走街串巷,和上了年纪的人聊天“上货”。
一沓沓打印后的废纸,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字。
就这样,姜淑梅硬是写出了4部作品的初稿。
作家李尚龙说,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不过都是精心准备的必然结果。
出众的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死磕和坚持。
02
60岁,认字
很多人不知道,写出4本反响不错的作品的姜淑梅,直到60岁时,还是个文盲。
60岁以前,姜淑梅为了生计操劳奔波,日子平淡而又琐碎。
眼看着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好日子就要来了。一场车祸,打破了她美好的期盼。
1996年,姜淑梅和老伴回老家,遇到了车祸,老伴当场死亡。携手40多年的老伴没了,姜淑梅怎么都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
为分散她的注意力,当作家的大女儿建议母亲学认字。姜淑梅答应了,决定要做一件事,她就一定要做好。
姜淑梅和她的女儿
60岁的人了,她放下身段,像个孩童般孜孜不倦地汲取。
戏曲字幕、广告牌、说明书,都成了她识字的教材。女儿、小孩、街上的行人,都可以做她的老师。
她还自创了一些认字的方法,如自己编快板,编歌词,叫外孙女写,自己再一个一个指着念,念完再一个一个写,一遍又一遍。
当初有三个老人跟着她一起学认字,但他们学了一阵,不是觉得太难,就是觉得年纪大不想折腾,都放弃了。
只有她,坚持了下来。
学习也不时被日常琐事打断,学得很慢,字写得也不好看,但她从没想过要放下。
没时间,就早上早起写字,做饭间隙也背几个生字,带孙子边玩边在心里默记。
总之,抓住一切能识字的碎片时间。
就这样,在别的老太太跳广场舞、唠嗑的时候,她一头扎进了认字写字的世界。
认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哪怕走得艰难,也绝不轻言放弃。
付出终会有所获。
学写字刚满两年,姜淑梅就能在女儿出版的散文集上写道:本是乌鸦娘,抱出金凤凰。根是苦菜花,发出甘蔗芽。
一年又一年,日积月累,姜淑梅认识的字越来越多。
她从基础的图画书,到文字版的儿童读物,再到最后能看矛盾文学奖作品。
读到山东老乡莫言的作品,她兴奋地说:“这样的作品,俺也能写。”
一生经历丰富,姜淑梅的肚子里装了无数的故事。
在大女儿的鼓励下,姜淑梅开始着手,把经历的、听来的、看来的,一点点都写了出来。
人要有所执,方能有所成。有了目标,就去努力实现,有了梦想,就要去捍卫它。
03
莫道桑榆晚,微霞正满天
姜淑梅生于1937年,那时候兵荒马乱,她见过太多伤亡。
1955年,姜淑梅结婚后,极端的饥饿,让她有过跳河的念头。
后来,她跟着丈夫闯关东到东北安达,做了20多年家属工,生养了6个儿女。
从经历战乱到结婚生子,再到逃荒养家,抚养孩子,照看孙子们。
姜淑梅人生中前60年的生活,和大多数人并无什么两样。
顺着这条轨迹,她会像无数老人一样,有吃有喝,平平淡淡地度过晚年。
她自己和亲人都没有想到,人生的暮年时光,她可以活得如此风生水起。
小时候,她的乳名叫四妮,结婚后叫福春家里的,有孩子之后叫来顺她娘,当家属工时叫老张媳妇。
姜淑梅这个名字,唯一用过的一次是结婚登记时。
叔伯亲戚、左邻右舍都不知道的名字,自她第一本书面世后,频频在电视和网络上被提及。
姜淑梅,成了大家心中的传奇。
红了的姜淑梅,越来越有趣了。
给记者自我介绍时,她说:“我叫姜淑梅,今年18岁。”
她对女儿开玩笑道:“你以后买衣服要考虑一下,这件衣服能不能陪我到电视台录节目。如果不能的话,你不要买了。”
以前买东西要比价三家,现在,遇见喜欢的东西,她豪气地说:“这个不错,我要了。”
除了写作,她还有一些让自己开心的“玩具”。
喜欢唱歌,不知道歌词,就让女儿女婿找到,打印后带在身上,没事就拿着唱;
学弹琴,不懂简谱,她在电子琴上标出数字,再去简谱上找,慢慢也弹出了调来;
每天都要户外运动两次,做几十个仰卧起坐。
80岁大寿时,她又许下了新的愿望:90岁之前成为画家。
因着这个梦想,她每天都要画几幅画:“画得好,我接着画,画不好,我还接着画,一直画。”
这位精气神爆棚的80岁姑娘,把生活过成了别人理想中的模样。
“想做啥事,想做哪一件事,你就下定决心,就是一心一意地做去,别三心二意,它就能成了。”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保罗·柯艾略曾写道:
当我真心追寻着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如果我当初没有勇气去尝试看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如今我还只是个牧羊人而已。
不去试,找不到人生其它可能性;不行动,最终只能换来一事无成。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重点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做。
心中有梦,那就勇敢地出发吧。
82岁的姜奶奶都可以,你和我,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关于作者: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情感帮助全媒体平台,关注女性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维护。温暖风趣,与你聊聊爱情婚姻那些事儿;专业理性,力邀众多心理咨询师,为你解答情感困惑;线上线下,微课沙龙情感陪护。(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婚姻与家庭杂志)
【本文图片和文章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请联系本刊删除。谢谢!】
伟 大 女 性 力 量 的 凝 聚 与 推 动 者 !
亚洲领先的精英女性成长与社交平台,
极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高端女性领袖俱乐部,
卓越女性优质生活方式倡导者,
红颜会以追求卓越的女性企业家及高管为核心,
特邀各界红颜翘楚共同组成。
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
红颜会在全国16省份27个城市均拥有注册会员,
会员资产及所管理财富数千亿。
深圳红颜会是红颜会全国第一个官方分支机构。
2019年,红颜会还将这份伟大的女性事业,
传承至更广泛的全国区域。
我们希望与志同道合者共同努力,
成就更多菁英女性最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