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官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筹办苏州新校区!

官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筹办苏州新校区!

阅读量:3867929 2019-10-28




十月份苏州的好消息又来了!
据最新消息,
又一所985、双一流高校将布局苏州校区!
它就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有多厉害?
听听早些年大学圈里一句赫赫有名的谚语——“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图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她的创办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官网透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国际校区的
发展情况及未来设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杜江峰向来宾介绍中科大苏州国际校区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设想 图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截图
会议还透露,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
2021年环太平洋联盟副校长研讨会,
计划在合肥及苏州举办。
图源:苏州教育
今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一行到访苏州。
包信和说,苏州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明显,创新生态良好,与高校合作办学经验丰富、成果显著,双方在发展理念等诸多方面高度契合。
希望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继续立足苏州,不断拓展办学、科研等合作,实现科教融合发展,助力苏州进一步提高城市影响力、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目前在苏州建有
中科大苏州研究院,
在招收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同时,
开展了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
是园区唯一一个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研究院。

图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据苏州发布最新消息,
新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国际校区
将依托于现在的中科大苏州研究院
进行建设。

图源:@苏州发布微博
除此以外,
还有两所将落户苏州的大学
进展如何呢?
01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
今年8月28日,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开工奠基。

图源:苏州新闻
这所位列全球前500名,
2项学科排名世界前10名的大学
开到了苏州人家门口来。
太仓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576亩,
总建筑面积约94.3万平方米。
预计2021年6月建成投用!
02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
南京大学苏州校
区位于苏州高新区太湖大道以北。

图源:苏州规划
目前,总体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单位
已通过概念方案竞赛确定,
下一步将进行方案调整和深化工作。
预计2021年与大家见面!
“不要命的中科大”
最早有关这句话的出处,是中科大党委书记——刘达传说的。他在1963年5月至1975年11月期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之后又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
在他的传记中,摘录出以下一段话:刘达来科大之前,科大流传一句话:“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来科大。”清华校园很大,空旷得像农村一样;北大校门是宫殿式的,校内建筑比较豪华;科大在教学方针上采取了重、紧、深。——重:科大的学生五年要学的课程比清华、北大六年的课程还多;——紧:时间紧;——深:学生们五年级就学到学科前沿,像两弹功勋钱学森、郭永怀亲自给学生上的课,在全国是独此一校,相当于现在的硕士、博士生层次的课。
所以科大的师生把“星期天”叫做“星期七”,而且科大学生在高中时绝对是高才生,但到强手如林的科大,拼命尚能勉强应付,稍不努力就跟不上了,只有拼命了。所以在科大出现了“三多”,即开夜车的多、拿药罐子的多、戴眼镜的多。
中科大在建立的时候,党对它有什么期望呢?
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出《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4],新中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当时的中国,最新技术的应用尚处在萌芽阶段,科技战线急需补充优秀的后备力量。于是,利用中国科学院自身优势创办一所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成为当务之急。
结合时代背景,中科大是一所为满足新中国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而创建的高校,校训“红专并进”中的“专”即是这一点的体现。
当年的中科大究竟强大到什么地步?
中科大建校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中国的科学前沿人才的培养!所以,师资力量几乎占据了当时所有中国可以拿得出手的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赵九章等全部在名单上,这可以称之为一所“专科学校”——专为发展科学技术设立的大学。
中科大是以理科研究型的学校。工科很少而且不是强项,文科没有。这和如今一些大学倡导的全面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
现在,清华再也不穷了而且高贵,北大仍然富;科大的课程仍然是中国大学中最难的之一,教学水平依然绝对一流,出国率最高。当初的谚语,如今已经改为“贵清华,富北大,走遍天下数科大”。
中国科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人才培养质量。在诸多高校扩招的背景下,1860是本科生招生“恒数”,但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就产生1名院士、700多名硕士博士,比例居全国高校之首。此外,国家杰青、青年千人等入选数量和比例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前一段时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布了一组杰出校友数据和2013-2017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数据,看看这所顶尖名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到底有多高。
 
  教学科研领域  在教学科研领域,美国科学院院士庄小威、骆利群、杨培东、文小刚等本科均毕业于中国科大。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院士、中国科学院当选时最年轻的院士潘建伟、中国科学院当选时最年轻的女院士谢毅、中国工程院当选时最年轻的院士邓中翰、中国科学院当选时最年轻的外籍院士庄小威,均是中国科大的毕业生。  此外,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的首位华人何江、哈佛大学史上最年轻华人正教授尹希等也是中国科大校友。
  高新技术领域  除了教学科研领域外,中国科大在高新技术领域也培养了很多杰出人才。  这些杰出人才包括百度创始人之一马东敏,百度总裁张亚勤,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中国科学院“龙芯”CPU首席科学家、龙芯中科总裁胡伟武,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汤晓鸥,全球智能芯片领域独角兽—寒武纪创始人陈云霁和陈天石兄弟等。
  金融投资领域  中国科大在金融投资领域的杰出校友包括IDG资本创始合伙人周全、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高峰、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楚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雷德曼讲席教授白重恩、美国最大的华人对冲基金—福尔前沿基金管理公司创始人黎彦修等。

  出国(境)留学  依据《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18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五届本科毕业生中,前往世界排名前10位大学的留学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比例为5.8%;前往世界排名前20位大学的留学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比例为14.5%;前往世界排名前50位大学的留学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比例为38.5%;前往世界排名前100位大学的留学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比例为58.4%。


  境内深造  中国科大近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4%选择在境内高校、研究院所等单位继续深造。中国科大本科毕业生所具有的扎实的科研理论基础和优秀的科研实践能力,以及学校拥有的“全院办校、所系结合”优势,为本科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深造途径。
  直接就业  中国科大毕业生基础宽厚扎实,计算机和外语水平高,消化吸收先进科技知识和开拓科技新领域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现代科技实验技能全面,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审核、编辑:大可版权声明:本文转自“苏州教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