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们好吗!好久好久好久不见!
Emma竟然将近一年没更新了
离开南非后 直接飞到英国开启留学生涯 这是在外飘荡的第二个异国 现在好像少了很多很多的表达欲 总是以“没时间”作借口疏于写字 不过我已经拍了一整个硬盘的视频素材 以后慢慢剪出来一起分享 嘿嘿嘿
先看看我的间隔年吧。
可爱的娃娃们向大家问好
也许你听说过臭名昭著的贫民窟生活?
在印度,贫民窟是拥挤肮脏的街道,垃圾堆积成山,人们在污水里洗着衣服;在里约热内卢,贫民窟是黑帮毒枭的老窝,充斥着毒品、枪支、人口拐卖、大大小小的犯罪;在菲律宾,贫民窟是活人以死人墓棺为家,在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石棺上建起摇摇欲坠的生活......而在非洲,贫民窟意味着高温酷暑里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的铁皮烘烤,烈日之下,无处可逃。
(以下图片来源网络)
诡异的美感
南非,作为贫瘠的非洲大陆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一个集齐了世界上所有主要人种的彩虹之国,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以及混血有色人种共同生活在这片多元开放包容的沃土之上,有先进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平坦稳固的高速公路以及高耸巍峨的摩天大楼,我总能看到白人和黑人学生们在宽敞明亮的校园里一起学习运动,任何场所(商场、公园、市集)都有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聚在一起,不同语言、文化、音乐、饮食交融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放眼望去,一切都其乐融融的样子,如果我只是个游客,必会感慨于这个非洲国家发展之好,基建之完善,文化之多元,景色之辽阔壮美。但作为一个已经在这里工作生活九个多月的异乡人而言,南非在表面的岁月静好光鲜亮丽之下,存在着太多弊病、差距与不平等。
犯罪之都约翰内斯堡
约翰内斯堡天际线
开普敦海岸线
开普敦临海豪宅
开普敦夜景
1
南非摄影师Johnny Miller的作品《不平等的场景》中有着大量对比鲜明的航拍照片,每张照片的一侧都是光亮崭新、优雅有序的样子,但另一侧却贫瘠一片、脏乱无章,两侧之间只隔着一条路、一条河,甚至彼此相连。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以如此紧密的方式截然不同。
(以下航拍图来源于Johnny Miller个人网站)
南非约翰内斯堡西北部的Boubosrand社区,一个遍布绿色草坪和波光熠熠的游泳池的社区紧挨着一大片铁皮棚屋。
南非东海岸德班市的乌姆吉尼河上方,一座陡峭的山上坐落着一个富裕的社区。社区居民坐在高层公寓里,就能清楚地看到摩西马迪巴足球场、德班乡村俱乐部,以及山坡上的数百间棚屋。
2
据世界银行2018年的数据统计,南非是世界上最不平等、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不是“之一”,是“最”)。警察部部长曾对媒体说:“南非没有战乱,但是高犯罪率使民众仿佛生活在‘战区’。”2018年4月南非警方公布最新犯罪数据,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超过2万人死于谋杀,平均每天57人被谋杀。随后,彭博社调查了贫民窟状况并对南非的高犯罪率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写道“南非被称为谋杀首都和战区以外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是无可争议的。”
后来查资料时才知道,记者曾报道过《战狼2》里很多令人血脉贲张的镜头都取景于南非贫民窟,吴京接受采访时曾说:“摄制组被15名当地保镖押着进贫民窟拍摄”,并被警告夜里12点前必须结束拍摄,否则不能保证他们安全走出贫民窟。他还发过一条微博—“南非先遣队在贫民窟被抢,人员无伤亡...兄弟们,请多带点保镖”。
20多年前,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这样描述约翰内斯堡的一处黑人贫民区Alexandra:“那里的道路什么也没铺,脏乱不堪,饥饿、营养不良的儿童半裸着身子四处乱跑,空气中混合着浓浓的煤烟,几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路边水塘里的死水散发着恶臭,由于根本没有电,Alexandra被认为是一座‘黑暗城镇’。夜间步行回家非常危险......邪恶暴力经常发生,生命在这里是廉价的,夜里经常发生动刀动枪的暴力事件。”
20多年后,当地朋友对我说,“我们土生土长的南非人都没进过Alexandra,就连警察也不太敢去,怎么,你想试试?”那里是黑帮和各种势力的天下,政府力量很小,单独进入贫民窟,非常危险,不仅会被抢劫,还可能遇到更糟糕的情况。在所有新闻报道和纪录片里,贫民窟是滋生犯罪的温床,是黑帮枪支犯罪、贩毒、走私、高利贷等各种非法行当的窝点,集人类的苦难、艰辛、肮脏、罪恶于一地。
命如草菅在这里的解读是——生活在贫民窟,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沦为黑帮枪战的牺牲品,流弹不长眼,有的人突然死在街上,怀里还揣着给孩子买的小玩具。有的人突然死在自家厨房,锅里还煮着玉米糊。
哎,谁让高失业率和高犯罪率是难分难舍的难兄难弟,吸毒、抢劫、误杀等戏码每天都在人们的生活中上演着。
3
每年都有数百万游客涌入开普敦,享受沙滩、阳光、冲浪,以及标志性的桌山和古典高雅的葡萄酒庄园,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总是很贪婪,穷的富的美的丑的高档得体龌龊肮脏,都想看。
就像你不能单凭北上深广就得出中国已经走上富强民主之路的结论,毕竟“我们有好几个中国。”撇开大城市不谈,如果你到那些二线城市、三线城市,那又是一个中国。如果你再到那些小县城,那又是一个中国。你再到农村、再到中西部农村、西部最穷的农村,那又是一个中国。我们有很多中国。所以呢,得都看看。
开普敦企鹅岛
终于到了地理书上的好望角
非洲大陆的尽头
我去的贫民窟叫Imizamo Yethu,坐落于海滨旅游胜地Hout Bay。可俯瞰港口和大西洋的豪特湾是南非的最佳缩影——有一个富裕舒适的白人社区,是依山傍海的悠闲住所,以及临近的大片黑人社区。从远处望去,成片简陋的房屋密密麻麻地挤在起伏的丘陵上,密集而规模宏大的铁皮屋从山脚往山顶蔓延开来,在阳光下反射着白光,极其壮观。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永远也无法想象出那样讽刺而吊诡的场景。
仅仅一街之隔,花团锦簇的绿树之下,有着干净整洁的街道,清澈透明的游泳池和精心修剪打理的花园庭院,这便是中产阶级富人居住的地方,随便一套在网上都是估值几百万兰特以上的豪宅。
而在不远的对面,用锡铁片无规则拼搭在一起的棚户蔓延开来,望不到边际。如果再靠近点看,屋顶铁皮上铺着废弃汽车轮胎以免大风把所谓的“屋顶”掀翻,这些棚户区的主干道上充斥着发黑的污水,有的从简陋棚屋中流出,有的从附近的小溪流出。
无处安放的脚
举步维艰,所以停下来拍照
每个大城市的城郊甚至是城市里都有这样的informal settlements,据官方数据统计,有1249777个家庭居住在大大小小的贫民窟里,125万个家庭,人们用一块块铁皮或废弃集装箱钉成栖身之所,冬冷夏热。生活在里面的黑人收入卑微,有许多是周边非洲国家偷渡过来讨生活的低等劳动力,“房屋”内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家电设备,生活条件极其简陋。
12月份,时值南半球的盛夏,炽热阳光持续烘烤非洲大陆,我感觉自己就像巨大烧烤架上的一个小小肉丁,和其它小肉丁一起,被烤得隐隐发红、微微流油,就差被撒上孜然和辣椒粉静待“良人”享用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铁皮棚屋里的温度,是天然的桑拿房,如果乐观地往好处想,每天都能免费蒸桑拿,嗯,日子还不错。
临近圣诞节,贫民窟也迎来了放诸四海皆通用的假期,很多外来人口回老家了,街上的人不多,无事可做的女人们坐在棚屋里发呆、聊天,孩子们四处跑闹嬉戏,躲在晾着的衣服堆里偷偷打量我。
屋里是简陋的极简主义,没有水管的住户要提着水桶去公用水龙头打水,家里普遍没有厕所,想要解手必须移步别处。
条件相对不错的铁皮屋内景
可爱可爱!让阿姨捏捏脸!
生锈的铁皮“外墙”
全被刷成白色的铁皮
表演飞檐走壁的绝佳场所
4
向导Belinda是个很酷的单身妈妈,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她说没有老公太自由了,不用天天做家务带孩子围着他们转,想去哪喝酒就去,想参加party就去。摆脱束缚,拥抱自由,是个独立而洒脱的女人。
至少表面上,是潇洒自在的感觉,但单身母亲的辛酸和艰劳,你我旁人又怎会轻易看到。
Belinda以前是贫民窟学校的老师,我们经过很多人家门前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跟她打招呼,毫不吝啬地对我们笑,纷纷冲上来拥抱你,用小肉手抚摸你。
有的人天生吸金,有的人天生吸渣男,有的人天生吸猫猫狗狗小动物,我发现自己天生吸小孩,无论走到哪,都能迅速聚集起一堆小孩。(有种发现了超能力的小开心)
见到我们后一窝蜂地跑过来的孩子
想亲
最喜欢小孩张开双臂朝我跑来,最好撞个满怀
(视频截图,我怀里抱着一个,嘴里还跟另一个聊着天)
触觉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当你面对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人事物,伸出手,用触觉去认识、去感知、去打招呼,好像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方法。在南非我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去热情地拥抱——第一次见面,先拥抱一下再说话;告别时,拥抱就行了没别的废话。
无论是拥抱、握手还是贴面吻,都是人运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感官机能去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光是“看”还不够,要去摸、去闻、去听,要光着脚在大地上奔跑撒野,在电闪雷鸣的时候伸出手去碰碰雨,经过邋遢肮脏充满尿骚味垃圾腐臭味的地方不要嫌恶地捂住鼻子,闻上个几秒你就会知道和理解有些人在你不常注意的角落过着怎样一种生活。
总之就是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尽量用上所有的感官吧,像孩子一样,不是单一地去感知,而是“全面”地去感知,经常保持感官全开的人比较不会走向沉闷无聊平庸,吧。
嘻嘻,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由被孩子们抚摸而产生这么多感想这么能扯,凌晨五点了,就此打住,未完待续。
愿我们总是能笑得像这个娃娃一样
常常也行
不行的话
偶尔也成
下篇见!
因为本文首发于“间隔年GapYear”,这里就不能开原创保护标志啦,没有原创保护就没有赞赏通道,所以我把这个贴在下面,希望没有破坏美感,谢谢你愿意耐心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