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国家扶贫日 | 知否知否,“光伏+”扶贫有这些新路径

国家扶贫日 | 知否知否,“光伏+”扶贫有这些新路径

阅读量:3870716 2019-10-28


三峡集团始终积极响应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令,承担央企责任,强化领导、发挥优势、结合实际,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提升扶贫工作质量。针对新能源业务发展特点,将新能源产业开发与政府扶贫、生态种植、观光农业、教育科普等相结合,探索形成了具有新能源业务特色的“光伏+”帮扶新路径。


光伏+就业

重庆巫山两坪光伏项目占地约5200亩,设计总装机规模19.5万千瓦,全部投产后年上网电量约1.7亿千瓦时,不仅是目前重庆市装机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更是重庆市巫山县在深度贫困乡镇实施光伏扶贫的重要项目之一。
项目于2018年9月10日开工建设,2018年12月27日首批机组并网,2019年9月30日全容量投产,施工期间为当地提供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征地补偿2000多户村民,投入运行后可为当地200余人提供劳动就业机会。
 
光伏+金融

河北曲阳光伏电站是亚洲单体最大规模山地光伏电站,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15.6亿度清洁电力。目前已成为当地财政纳税骨干企业,对曲阳县整体脱贫起到重要作用。
三峡集团结合光伏资源开发,实施资金扶贫,将曲阳4-1期及4-2光伏项目定位光伏扶贫项目,扶贫户数1500户,每户每年扶贫资金3000元,连续20年持续受益。同时创新扶贫模式,与曲阳县政府、银行开展金融扶贫合作项目,每年可再增加扶贫户数1960户。
为解决村民长期增收问题,在项目建设期,尽可能使用当地劳动力。从2013年一期开工以来,累计用工近20万人次,人均支付劳务报酬5000多元,辐射带动周边8个贫困村的8000余农民受益。在项目建设期,每人每天的工资为120至150元;在项目维护期,平均每天可雇佣50至70人,每人每天的工资在80至120元。

光伏+农牧业

吉林双辽光伏电站总装机12万千瓦,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
项目经过四期建设,将光伏电站与农牧业生态园完美结合,合理利用农牧业大棚、畜舍棚顶及大棚、畜舍之间的空间安装光伏组件,棚内、棚间进行农牧业养殖,棚顶进行光伏发电,已实现菌类种植、驴牛牧业养殖、林蛙渔业养殖等多样经营模式,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实现了一地多用和一地多产,“棚内种植食用菌、饲养牲畜,舍间种草”,逐渐形成了“以草养畜、畜粪还田”的循环经济发展新趋势。
同时,三峡集团主动承担了双辽市服先镇五一村1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任务,将电站所得利润按每户3000元的标准,向151户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每年发放45.3万元光伏分红收益,受益期长达20年。

光伏+生态经济

安徽淮南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是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
项目利用采煤沉陷区的闲置水面和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设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水面光伏基地。充分利用光伏电站广阔的水域面积,积极探索“渔光互补”新模式,结合网箱养鱼,实行高密度精养,同时,通过水体改造试验、渔业养殖等,优化水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效益,将采煤塌陷区真正变成绿色能源基地。
项目建设期间,共雇佣当地闲置劳动力约300人,使当地农民在农业种植的同时实现就地务工,平均每人收益在3万元左右,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在项目的运维期间利用当地闲置劳动力进行清洗维护,实现劳动力属地化,每年可使农民稳定增收100万元以上。
此外,还将进行科研项目研究,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将项目打造成创新、科研、观光、科普为一体的示范基地,进一步带动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及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当地村民收入。

值总:王东红  责编:雷海超 美编:罗璐
来源:中国三峡集团官网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