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说好不哭》刷屏朋友圈,引爆在线音乐平台产业模式探析

《说好不哭》刷屏朋友圈,引爆在线音乐平台产业模式探析

阅读量:3886693 2019-10-28


【内容摘要】9月16日,周杰伦最新单曲《说好不哭》上线,短短几分钟瞬间刷屏朋友圈,大量歌迷涌入让QQ音乐服务器一度瘫痪。不到12小时,这首歌曲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500万元。看起来,在线音乐平台在经历了严厉的版权整治和持续的“跑马圈地”之后迎来了春天。
【标签】 周杰伦 在线音乐平台 付费【正文】【热点回顾】

周杰伦《说好不哭》刷屏背后,在线音乐平台的版权之争何时休?
“周杰伦效应”极大地拉动了音乐付费,据官方统计,《说好不哭》在QQ音乐数字专辑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成为QQ音乐平台历史销售额最高的数字单曲。由于紧握周杰伦音乐独家版权,腾讯音乐或成为此次周杰伦新歌发售的最大赢家。
虽然在线音乐市场99%的版权已经开放,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剩下的1%才是在线音乐平台的命脉所在。一个周杰伦,就足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而目前拥有这张最大王牌的只有腾讯音乐。
周杰伦之于腾讯音乐,是源源不断的用户数量和商业变现,但同时也让腾讯音乐在版权方面一家独大的问题愈发突出,外界对其垄断市场的质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随着网易云音乐的“二次回春”,在线音乐平台的版权之争又一次摆上了台面。
《说好不哭》卖了1500万
周杰伦却被质疑“周郎才尽”?
周杰伦的新歌采取的是单曲付费的方式,只需3元就可以解锁完整歌曲,对于周杰伦的粉丝来说,完全有能力消费。
由于《说好不哭》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还有五月天阿信惊喜亮相,网友调侃“1元给周杰伦,1元给方文山,1元给阿信”,更延伸出了“周杰伦的手机从昨晚一直在响:支付宝到账3元”的搞笑段子。
总的来说粉丝的付费积极性较高,一些平时听歌不花钱的人也为周杰伦破例买单。于是《说好不哭》上线3小时,销量就突破了360万张,折算下来销售额过千万。截至上午10点,销量达到500万张,也就是说这一首歌就卖了1500万元。
周杰伦的商业变现力和粉丝号召力再次被市场验证,什么是顶流?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
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还闹出了“周杰伦数据差”的笑话,有人看到周杰伦的微博数据、超话比不过流量明星,质疑周杰伦的影响力。这一来惹怒了周杰伦的粉丝们,一众80、90后甚至70后开始为周杰伦学习打榜,最终拿下超话第一,狠狠地打了质疑者的脸。
周杰伦是顶流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此次发布的新歌《说好不哭》,却不是一边倒的叫好。很多人听后觉得歌曲平庸,没有记忆点,持这种观点的不乏周杰伦的忠实粉丝。
目前《说好不哭》的豆瓣评分仅为5.8分,较巅峰时期的《范特西》的9.2分差距巨大。不少人认为周杰伦已经“周郎才尽”,写不出好歌,只能卖情怀了。
客观的讲,周杰伦确实已经过了巅峰期,毕竟年纪在那,写歌的心境肯定不如少年时意气风发。但不能说周杰伦从此就“周郎才尽”了,事实上只要周杰伦没有停止创作,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而对于绝大部分周杰伦粉丝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了,谁叫他是代表我们青春的周杰伦呢?
绑定周杰伦的腾讯音乐
也因版权困扰
此次周杰伦发新歌,对腾讯音乐的利好最直观的体现在资本市场上。一夜之间,腾讯音乐股价由跌转涨,今日股价一度涨到13.91美元,涨幅1.24%。
取得周杰伦音乐独家版权的腾讯音乐,已经是音乐领域份额最大的在线音乐平台了。绑定了周杰伦的腾讯音乐其实就是绑定了用户,2018年3月网易云音乐因版权下架了包括周杰伦在内的杰威尔公司所有歌曲,歌迷只能选择腾讯音乐旗下的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
不仅是杰威尔音乐,腾讯音乐的版权库还囊括了华纳、环球、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的独家代理,华语乐坛具有影响力的英皇娱乐、福茂唱片等公司的代理权也一并拿下,包括各类爆款综艺的音乐版权,如今年的《乐队的夏天》,也只有在腾讯音乐能听到。
去年腾讯音乐上市时,招股书显示其已拥有80%份额版权数量,歌曲库数量超过2000万首。一年之后,腾讯音乐的版权数量增至3000万首,占据90%的版权份额。
版权数量增加的代价是成本支出的加重,版权的生意说白了就是“烧钱”。根据2019年Q1财报,腾讯音乐的营收成本较去年同期增加52.2%至37亿元。第二季度,腾讯音乐营收成本超过总营收的三分之二,较去年同期的27.1亿元增长了46.1%,达到39.6亿元。
而投入巨大成本的音乐版权,除了对竞争对手带来强压制,本身在营收上的效益并不十分突出。财报显示上半年在线音乐收入为31.67亿元,仅占总营收的27.22%,真正支撑起腾讯音乐的是社交娱乐收入,实现营收84.67亿元。
更让腾讯音乐困扰的是版权带来的垄断问题。前不久有消息称,因与华纳、索尼、环球等唱片公司签署了反竞争效果的独家版权协议,腾讯音乐正在遭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反垄断调查。
虽然腾讯音乐对此否认,但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市场中版权大战暗流涌动,拥有版权上绝对优势的腾讯音乐“树大招风”。
网易云音乐“二次回春”
在线音乐平台的版权之争何时休?
整合了三大品牌的腾讯音乐成为国内在线音乐平台当之无愧的老大,让其他音乐平台望尘莫及。但随着网易云音乐得到阿里的注资,腾讯音乐应该感受到了挑战。
早期音乐领域中BAT都有布局,后来形成了“BAT+网易”的格局,而腾讯音乐在版权大战中取得优势地位之后,陆续打败了其他对手,百度音乐、虾米音乐与之差距越来越大,网易云音乐虽然潜力大,但一己之力尚且无法与之抗衡。
而就在不久前,阿里以7亿美元投资网易云音乐,让事情有了转机。在阿里之前,百度也投资了网易云音乐,BAT中形成了“二对一”的局面。
阿里投资网易云音乐并不难理解,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阿里旗下的虾米音乐已无力回天,能够与腾讯音乐一战的只有网易云音乐,与其坚守必然失败的虾米音乐不如战略投资可能性大的网易云音乐。
随着网易云音乐的“二次回春”,在线音乐领域的格局或将发生变化,从以往的一家独大到“双雄争霸”,而在线音乐平台的版权之争,只会愈演愈烈。
双方争夺的焦点最大的可能还是周杰伦。要知道,当初是腾讯音乐亲手从网易云音乐手中夺走周杰伦,而周杰伦一走,对网易云音乐的打击是巨大的,流失了大量用户,一度陷入低谷。
网易云音乐是有“收复”周杰伦之心的,周杰伦的歌曲在网易云音乐曾聚集起大量粉丝,无数人在评论区中留下青春故事,其中《晴天》更是创造了200万条评论的纪录,对于社区属性强的网易云音乐来说,周杰伦是连接平台与用户的粘合剂。而周杰伦的歌曲下架之后,用户也纷纷要求网易云音乐将版权夺回来。
在周杰伦版权到期后,如果杰威尔不与腾讯音乐续约,网易云音乐还是有很大的可能夺回音乐版权。不过深知周杰伦重要性的腾讯音乐,肯定不会轻易放手,到时又是一番激烈的争夺。
(以上来源:腾讯网,2019-09-17,柯铭)
在线音乐平台的春天来了吗?
在线音乐平台的“吸金”能力有多强?不久前,一张数字专辑的发行“点燃”了市场。上个月,歌手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在腾讯音乐旗下的三大音乐平台上线。不到12小时,这首歌曲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500万元。到目前为止,专辑销售量已经超过1000万,创造了在线音乐平台的销量新纪录。
在线音乐平台是否迎来了春天?经历了严厉的版权整治和持续的“跑马圈地”之后,中国在线音乐市场正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规范发展之路。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大平台正各显神通,试图开拓更多的“音域”。
近六成用户愿意花钱听歌
花3元钱买一首歌的“收听权”,值不值?如今,愿意为“好声音”付费的用户越来越多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在线音乐行业用户增长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6.08亿,较2018年底增长3229万,占全部网民的71.1%。
与此同时,经过近几年的行业变革,中国在线音乐行业的版权意识已经养成,音乐付费模式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有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有近六成用户愿意在内容质量满意的前提下为内容付费,内容付费占数字音乐总收入的比例已接近六成。腾讯音乐的财报披露,截至2019年二季度,其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已提升至3100万,同比增长33%。
哪些人是音乐内容付费的主力军?根据艾瑞咨询的相关报告显示,中国在线音乐用户平均年龄为28.7岁,其中26—30岁用户占到整体的38.7%。在付费群体中,高学历、高收入者居多,但用户整体付费额度较低,近半用户每月花费在10元以内。同韩国、新加坡等在线音乐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数字音乐付费率仍有不小的差距。
差距背后,除了用户的付费习惯仍需培养外,真正优质内容的缺乏也是关键原因。不少在线音乐用户表示,目前很多音乐APP需要缴费开通会员才能收听和下载歌曲,由于版权垄断,不得不在好几个平台同时开通会员。此外,付费音乐还存在“重流量、轻内容”现象,一些优质的原创音乐在“流量为王”的背景下,难以产生应有的价值。
版权整顿为在线音乐护航
盈利难,一度是困扰中国在线音乐发展的最大掣肘。在流行音乐向互联网平台转移之初,由于市场版权保护力度较弱,相关规则未得到有效建立,侵权行为难以被认定和追责,导致盗版横行,制约了音乐行业的发展。
面对在线音乐行业的野蛮生长和无序发展,中国在2015年发布“最严版权令”,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由此拉开了在线音乐正版化的序幕。在整顿和推进版权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在线音乐平台纷纷完成版权化,并同时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试水商业化,逐步扭转了音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
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近年来,针对版权割据和垄断乱象,国家版权局又提出了避免独家版权等举措,推动版权秩序不断规范。随着众多在线音乐平台与版权方达成合作以及平台间的版权整合,在线音乐行业的格局更加稳固。国际唱片业协会《音乐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已有96%的中国消费者使用了正版音乐,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2%。
正是良好的版权秩序和用户体验,让消费者乐于为好音乐埋单,让付费音乐更有“底气”。
发挥优势获取存量红利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线音乐行业用户规模已经稳定,行业从增量红利时代转向存量红利时代,目前,在线音乐平台的重心从获取用户转向深耕用户、提高用户黏性,因此音乐平台应以版权为基础,增强平台自身内容孵化能力,拓宽内容宣发和变现的渠道。
随着强化合作、共享版权行业氛围逐渐形成,各大在线音乐平台亮出了十八般武艺,以期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此过程中,“社区化”成为各大平台深耕存量用户的共同方向。社区化可以丰富平台内容、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进而提高用户使用时长和黏性,拓展用户付费收入。
例如,腾讯音乐围绕在线音乐和社交娱乐两大核心服务打造音乐社交娱乐生态圈,在提供音乐包、数字专辑、数字单曲等多种音乐产品的基础上,还拓展了K歌、直播等音乐场景以及明星见面会等会员权益。
网易云音乐定位原创版权、音乐社区氛围、音乐传播生态等方面,以吸引用户,将单向音乐传播转换为双向,提高用户使用时长。
业内人士指出,丰富平台内容、持续挖掘用户价值,是在线音乐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下,市场规范和行业监管也要跟上,为在线音乐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以上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10-14,刘峣)
用户付费意愿低 看国内在线音乐平台如何破局
爱听流行音乐的用户最近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新歌不只下载需要付费,就连收听也要付费了。梁静茹新专辑《我好吗?-太阳如常升起》需要开通包月会员才能完整收听,否则只有30秒的试听。张艺兴上一张完整专辑《梦不落雨林/NAMANANA》22首中英文歌曲仅开放两首主打歌试听。而蔡依林新专辑《UGLY BEAUTY》并不提供试听,必须购买专辑。更硬气的要数周杰伦,他的所有歌曲目前都需要付费收听。
从好的方面看,在版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用户为优质内容买单正是推动音乐人更好创作的核心引擎。但从目前平台付费率不足5%的状况看,才接受付费下载模式的用户,对于付费收听显然还需要适应期。
自1999年九天音乐网等一批网站试水网络音乐播放下载算起,中国在线音乐已走过20年。20年来,从版权意识薄弱的野蛮生长期,到平台门户间大鱼吃小鱼的重整兼并期,再到此后少数几家巨头打响版权争夺战的跑马圈地期,如今正迎来全面正版化的稳步发展期。版权合法了、音质清晰了、用户增长了,如何创新变现模式,创新更多版权收益模式,成为国内在线音乐平台眼下的破局关键所在。
复制彩铃时代一首歌单月创收1200万元神话,单靠粉丝经济可不够
2003年手机彩铃的发展鼎盛期一首《老鼠爱大米》最高的单月下载量超过600万,营收超过1200万元。这是如今被频繁举证的典型案例——版权意识尚且模糊的彼时,均价2元一首、播放不完整的彩铃尚能有如此高额的收入,缘何到了正版化的今天,高音质的在线音乐播放却引不起用户掏钱的兴趣。
纵向对比完,再把视野放到当下的视听产业。几大互联网巨头在影视在线播放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与此同时知识付费音视频内容也动辄创下千万元销售额,可在音乐领域,不管是巨头还是新锐却频频遇冷碰壁。作为业内体量最大的腾讯音乐,上月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活跃用户人数达到6.54亿,但付费用户人数仅2840万,付费率不到5%。而对比腾讯视频,截至今年3月底,其付费用户规模已达到8900万。这之间的差距可见一斑。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4G的全面普及以及5G的即将到来,令音乐的消费场景逐渐被挤压。而相反的,移动端看剧看综艺正在占据用户的碎片时间,仅腾讯视频,全平台人均每天观看时长超过100分钟。但用户对于音乐付费意愿低、版权变现难,仍是问题的核心。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由于需要付费下载张惠妹2017年发布的新专辑《偷故事的人》,其中周杰伦为其打造的《连名带姓》一度传唱。然而要收听这首歌,必须付15元下载整张数字专辑。尽管在多个平台累积销量有数十万,但这与其在唱片时代百万级的销量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更尴尬的是,这边厢的付费收听,架不住那边厢的开放畅听:一位新人歌手翻唱的《连名带姓》有了市场和知名度。在这首歌的评论区,一位用户留言:“听阿妹的要钱,贫穷使我们相遇。”虽是调侃之词,也足见目前对于优质音乐的付费收听,尚未养成。
当然也不是所有歌手在数字时代遇冷。目前,QQ音乐数字专辑畅销榜年榜上,排名前五的歌手专辑销量均超过200万张,但从上榜整体来看,几乎被张艺兴、孟美岐、鹿晗这些偶像团体成员包揽。其折射着音乐消费在粉丝文化中的一种变种——购买数字专辑已被看作是应援、打榜的一种方式,一位粉丝就能购买400多张专辑支持自己的偶像,并在销售页面上被“高亮”显示。
然而这种极不均衡的付费格局,显然影响到音乐产业平台迁移后带来的长期生态平衡。
羊毛出在猪身上?各家平台拓展新业务破局问计
用户个体付费意愿不大,引发行业的阵痛和变局。近日有媒体报道,海外某知名数字音乐平台或将关闭服务,另一全球最大流媒体平台尽管付费率超过四成,但仍多年持续亏损。有人退出,当然也有人入局。“今日头条”背后的字节跳动就被曝将推出音乐流媒体产品,可见互联网巨头与资本仍对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持乐观积极态度。
而盘点目前活跃的在线音乐平台,不少已悄然布局新的业务领域。
从财报来看,目前占据腾讯音乐盈利核心的业务,还属社交娱乐服务。换句话说,相比于花钱买专辑收听,用户更喜欢在腾讯音乐旗下的直播平台给主播打赏刷礼物。2018年腾讯音乐的直播收入占到总营收的71%。也难怪有业界戏称这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而通过歌曲评论区大火的网易云音乐,则进一步深耕社交领域,试水“因乐交友”的付费服务。
与此同时,数字音乐版权商业分发和管理也有望成为平台争夺的下一块蛋糕。今年初,腾讯音乐参投豆瓣FM,被业界看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与其说是看好豆瓣FM按用户喜好随机播放的流媒体产品,不如说是意在布局其公司的另一项业务——音乐版权转售。这一公司目前通过建立音乐人版权库,向游戏、影视、广告等多个领域提供授权音乐和定制音乐。为区别于面向用户销售数字音乐服务的营收模式,有业内分析将版权分发定义为“to B”业务。目前在业界,为智能设备提供的音乐电商平台,以及为音乐人提供唱片发行、版权经纪服务的平台也在崭露头角,在创收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数字音乐的产业链。
不管平台方如何创新模式促进变现,用户付费仍是数字音乐营收中最稳定且可持续的基础。在业界看来,如何通过算法更好地帮助用户探索喜爱的音乐?如何通过功能的优化拓展带来更多的音乐消费体验?如何把握免费尝试与付费体验间的平衡?这些“增值”服务,仍是培养用户付费习惯的关键。
(以上来源:中国青年网,2019-06-25,黄启哲)
【数据分析】
从在线音乐行业的发展来看,中国网络音乐用户正在逐年递增,CNNIC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6.08亿,较2018年底增长3229万,占全部网民的71.1%。
移动音乐的用户渗透率也在呈增加趋势,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显示,2019年6月,移动音乐的用户规模渗透率达到65.9%,同比增长了2.8%。
在线音乐平台两强格局现已形成,目前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以渗透率8%以及MAU 8000万以上位居第一阵营。极光大数据发布的《国内在线音乐社区研究报告》显示,QQ音乐与CMC合并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拥有三款音乐app,处于龙头地位,而网易云音乐作为黑马成长迅速,目前已进入第一阵营。
而经过近几年的行业变革,中国网络音乐用户的版权意识已经逐步养成,这令人欣喜。越来越多人不再像过去那般抵触,开始认识到音乐作品这种“无形商品”也值得“有价交换”。但用户规模的扩大,消费意愿的增强,并不代表在线音乐平台从此便高枕无忧,而是对其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大音乐平台应该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让消费者的“埋单”物有所值。
当前,各在线音乐平台的收费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多个平台各踞山头,垄断版权,导致不少人不得不“全面开花”,同时购买好几个APP的会员;有的平台则来者不拒,连过了版权保护期的老歌也“照卖不误”,厚着脸皮收取“无主”版权费;还有的平台为版权费戴上了“定位脚环”,一旦消费者走出了限定范围,就无法正常收听自己已经购买的歌曲……如此种种,说明在线音乐平台的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知道,春天可不是等来的。只有用心浇灌,积极回应消费者需求做出调整,才能够让在线音乐平台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资料来源】 文化大数据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