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少年的你,如此残酷!

少年的你,如此残酷!

阅读量:3888260 2019-10-28


玖月晞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终于被搬上银幕了。由曾国祥导演的《少年的你》在改档、修改之后终于与观众见面了,上映4天票房破6亿。
 
票房究竟是四字弟弟(易烊千玺)和“90后”小花周冬雨带来的,还是题材本身带来的,我很好奇。
 
我认为还是后者居多,虽然很多文章都在表扬男女主角在片中贡献了最好的表演,但我们都知道,碰到一个好角色是演员一辈子的梦想,有时候角色和演员之间很难说是谁成全谁。
 
出于对校园欺凌的一直关注,这部电影获得我深深的敬意。就算是以前票房并不理想的《悲伤逆流成河》,我也怀有深深的敬意,虽然那部电影里糊掉的青春爱情消解了校园欺凌的残酷。
 
而执导过《七月与安生》的曾国祥显然更懂电影,也更懂成长的晦涩与残酷,同时还有着超越年龄性别的敏感细腻的心,所以就有了这部《少年的你》。
 
 
1
 
好的电影都脱胎于好的小说。对于有人把这部电影称为“三流的小说”改成了“一流的电影”,我不太认同。
 
作为一个资深网文爱好者,玖月晞在我心里大概是仅次于辛夷坞的网文作者,论故事精彩程度、题材多样性,玖月晞还要更厉害些。《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三四年前就被晋江主推,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如果它也算“三流的小说”,我只能说末流的小说太多了,不照样成了大IP?
 
当然电影确实把它改好了。这个好在于:小说写着写着就变成了一个纯净的优等生和一个良心未泯的社会小混混的畸形爱恋,有点像辛夷坞的《许我看向你》,成长的残酷、周围的人渣都是为了男女主角的爱情服务的。
 
但电影让人物的背景传递的现实意义更清晰,让爱情退到后面,让位给少年丛林世界的杀伐绝望。曾国祥的厉害之处不在于他让自带流量的偶像开始理解了表演,还在于他把一个青春片改成了社会话题度极高的现实题材片。从这一点说,小说的高度显然不及电影。《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如是,《七月与安生》也是。
 
与此对应改变的细节就是,小说里的那个年轻警察其实后悔自己没有保护好女主角,辜负了女孩的信任,也彻底失去了被她爱上的可能性。甚至小说到最后男女主角用眼神对口供,女孩告诉警察:她要去大学学法律,来帮男孩脱罪。小警察在旁边看着这样的爱情,心里不是不羡慕的。他心里其实是爱上了这个女孩的,有点言情的味道。
 
电影里则是让警察完成了他们该完成的使命,借老警察之口说出了校园欺凌难以调查、难以取证、难以界定的现实。警察爱上当事人反而不重要了,也不太合乎现实。
 
小说里魏莱就是一个成绩很烂的垃圾女生,早早成了社会人,基本上就是一个渣子,等着混完学校混社会的,她把种种社会恶习带到了象牙塔,带坏了一帮女生。有点坏人绝对坏的意思。后来魏莱被开除也立刻成了社会底层的暗黑女,就有了找小混混欺凌女主,然后在旁边拍裸照视频的疯狂报复,进而有了女主角的报仇,终于失手杀了人,男孩子出来顶罪。
 
小说当然不忍男女主角都承受这样的重量,然后开始剧情反转,在警察的帮助下发现魏莱其实不是女孩杀的,而是恶人有恶报。当然,这是让读者大舒一口气的最好结局,但毫无疑问文学的张力和高度都下降了。
 
当然,最后的剧情反转作者写得太精彩了,有人觉得是融合了东野圭吾的三部小说的梗。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
 
所以,电影的改编就是让这些看似为爱情服务的细节退化到幕后,让这个残酷的青春世界周围的环境清晰再清晰些,真实再真实些,这才有了今天的话题度。不然,《少年的你》就会像《悲伤逆流成河》一样糊掉。
 
电影里给了孩子们更多比较接近现实的成长背景。比如魏莱成绩优异、父母要求严格、一座座优异的奖杯,这样的对比和震撼无疑更强烈。那句“我去年没考好我爸一年没跟我说话”,一下子让许多人和这个孩子有了共鸣。而她妈一副“谁知道那个被逼死的女孩不是玻璃心呢”,也让很多人开始反思家庭教育的功利和缺失。这些在当下的教育困局里,无疑都有警示意义。
 
所以,最后究竟是魏莱就是一个人渣,活该被强奸被误杀,还是女主角真的失手杀了她,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生活在一个缺爱、冷漠的环境里,一个被压抑到极致的心灵只能去找更弱小的对象去发泄,一个惟我独尊的孩子是看不到别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所以她做出多残酷的事情都有了合理性。
 
同样,小说里的男女主角成长环境比卖假面膜还要晦暗。男主角的妈妈是妓女,女主角的家长在南方打工,基本上男女主角都属于自生自灭的类型,才有了他们相遇相爱的可能,才有了那些残酷的经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可能。
 
电影也给了这些家长一个比较正常的交代,不同的家长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家庭矛盾投射在孩子身上。就在这些做加法、做减法的过程中,电影完成了从青春片向现实题材片的转变。
 
与此对应的是,警察也不再是爱情的见证者,他们也办案;学校里的老师也不是见到欺凌装不知的旁观者,他们也教化人……当然这都有一定的现实妥协,也是影片上映的重要因素,也不妨碍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2
小说里女主角脱了罪,她要去最好的大学学法律了,回来救她的爱人。我们知道,去了最好的大学学法律,回来也不一定能救她的爱人。电影用回忆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一遍遍带着孩子用英文说过去时的陈念终究没有活成那个阴暗的样子。
 
这是电影的慈悲和高明。
 
而我们知道,当他们直面血淋林的尸体和凌辱,这些孩子都已经不是孩子了,他们在面对一个残酷的地下世界,许多成人一生也未必经历到。
 
说实话,电影选择这样的题材有风险,一是一不留神暗黑面多了就过不了审,二是一不留神观众不愿意直面黑暗的现实。傻白甜的网文都成了大IP一度误导了创作者,以为只有那些用了滤光镜的少男少女谈着完全不识愁滋味的恋爱,才是今天年轻观众的口味。正是站在那些迎合IP、改坏了的IP之上,但这部电影完成了网文作品的改编里程碑。
 
让残酷也有人看,让残酷变得发人深省,让我们的生活不再残酷,这才是现实主义题材的意义。从前这个任务交给了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片,而从《我不是药神》开始,这种又挣票房又挣口碑的现实题材作品渐渐增多,对观众、对创作者来说都是好事情。
 
 
3
 
影片最后字幕讲官方开始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观众就纷纷离席了。是的,实际上我们知道到今天校园欺凌也没有入刑,也就是说那些18岁、16岁、14岁的法定年龄门槛仍然消失。光修改倡导性的法律、没有实质性的约束,是不足以警醒那些一脚即将踏进深渊的坏孩子的。
 
而只要经历过中国各个教育阶段的人都知道,恰恰是在12岁到18岁这样的青春期,孩子开始分化、迅速成熟,孩子们开始性成熟,开始有了小群体,对成人世界的模仿,所谓的孤独、冷漠、绝望等种种负面情绪大都从这个年龄段开始。
 
电影里的魏莱固然可恶,可她周围的那些女孩子们呢?她们如果不选边站队,自己就会沦为被欺凌的那一个;而选边站队了,即使沉默,也让她们从小接受的善良、正直、诚实、热情等等美德教育开始消失,最终变成自己都讨厌的那个自己。
 
偶尔有一个与众不同,比如电影里的陈念。她就只能引火烧身。是的,她明明可以选择沉默,但她的善良和正义让她选择了最终对警察说实话,没有让凶手绳之于法,却让自己坠入深渊。而陈念之后呢,马上又有一个被欺凌者推出来,虽然她一度站在队伍里,沉默且安全。
 
看小说时,我一直想,我要是这个女孩,我一定袖手旁观,忍到高考结束,然后远离这群人。因为除了这样的自保,没有办法与这些看似天使、实则魔蝎的恶人对抗。是的,虽然她们只有十八九岁,也是不折不扣的恶魔,并且不会因为她们上了大学、进入社会就会变好,只会谁碰到谁遭殃。
 
今天我们怎么教育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呢?我想对老师、对家长、对社会工作者都是难题。其实我们都知道,只要大家都齐心协力对欺凌说不,魏莱之流是翻不出什么大风浪的——这就是所谓的“班风”“校风”;只要老师敢管,社会敢管,这些被扭曲的灵魂是有可能改好的——这就是所谓的“立德树人”。
 
只可惜,就像片中的警察所说,取证难、办案难,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学校怕坏了声誉、老师怕麻烦、孩子们怕报复、而能在校园欺凌中当头的孩子背后都或多或少有一个厉害到让学校老师都不敢管的父母),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所以,校园欺凌,看上去很难管,不在于孩子之间无意的玩笑和刻意的恶毒很难区别,而在于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过多进入校园。既然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已经进入校园,那为什么不能用成人世界的法律底线去让年幼的恶魔有所忌惮?
 
 
4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渣14岁能犯下那些残忍的恶行不会是因为他年幼无知,不会到了16岁就会改好,更不会到18岁的成人礼就突然向善。现在的年龄限制更多在于给了某些人一个逃脱法律制裁的借口。
 
比如刚刚爆出的那个13岁的少年男孩残忍侵害了那个10岁的小女孩。这个13岁的少年让不少被跟踪的成年女性都毛骨悚然。他居然知道自己不满14岁不用受到法律惩罚,那3年后他结束劳动教养出来呢?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当未成年人成了恶魔,我们的法律是在保护未成年人还是该保护未成年人犯罪?给了这个少年恶人改过的机会,就是对那个被害者家人的更深伤害。而那些少年做了大恶、已经从根子烂掉的人有多少人日后成了好人,我想公安机关的大数据更清楚。
 
青春期的荷尔蒙、容易获取的带颜色视频、稍不留神就肾上腺发达,如果那些蠢蠢欲动的恶魔,都以年龄未到去效仿这个14岁的男孩,我不敢想社会将会怎样。
 
而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让每一个人(不管多大的人)知道,不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是我们为人的底线,还是越早越好。
 
也许《少年的你》会成为今后立法机关修法讨论时的一个引用材料,让更多人知道少年的世界也有如此残酷的一面。弱肉强食、两面三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人善被人欺、还有那些麻木的从众和看客,都和这个残酷麻木的社会没什么两样。如果我们不用立法去介入这个在成长中的世界,那么他们就会把这种生存法则带到社会上,我们怎么会期待这个社会变得更好?
 
也许,从这个角度看,《少年的你》已经超出一个电影,就像那部韩国电影《素媛》一样,会成为影响社会进程的电影事件。希望如此。(完)
如果你喜欢本文,欢迎转发朋友圈,点一个“在看”。如果你愿意关注本号,请点击标题下方的“白头搔更短”。你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