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新的一期“七嘴八舌”。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在2019年10月10日公布的2018年、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双黄蛋”备受人们的关注,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吧!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Olga Tokarczuk)


Prize motivation:
"For a narrative imagination that with encyclopedic passion represents the crossing of boundaries as a form of life."
颁奖词:
“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来自人民网)


图源:nobleprize.org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生于1962年,是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在1987年,她以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坛,而后接连出版了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E.E》、《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等。她的作品一方面融合了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波兰的历史命运和现实生活。
代表作:《航班》、《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和《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在对这位作者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让我们来看看她的一部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吧!

图源:豆瓣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这段时间里,发生的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和不同的人生流徙。
当夕阳在边境的村镇投下漫长的阴影时,一些奇怪的人物陆续登场:胡子浓密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变身狼人的教师、陷入冬眠的老太太、身体里居住着鸟类的酒鬼……故事在混乱的时间流中交替显现,世代更迭。但对这片远离尘世的土地来说,也许漫长的人生不过是瞬间的虚幻一梦。(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在《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中描写的场景)
这部作品带有马尔克斯风格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其中表现的心理学隐喻和诗化的写作方式、浓郁华丽的文笔都是奥尔加的代表性风格。奥尔加的“微观式”文学更明显地体现在了这本书中。她以细小的、碎片化的视角书写“微小之人”,聚焦于人的内心感知,而非广阔的时代或者社会背景。奥尔加对此曾这样解释,她是在以“青蛙的视角”而不是“鸟瞰”来进行写作。但正是描写微小之人的碎片人生的方式,却呈现出了史诗般恢宏的气概、发起了对世界的探索,并窥探到宇宙的面貌,发现社会关怀和私人情致这两者并不对立的事实。
这部由一百多个短篇连缀而成的长篇小说,情节线索如迷宫般错综复杂,多重叙事手法变换交融,被称为“马尔克斯式的史诗”。在这些戏剧性起伏、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背后,蕴藏着现实的沧桑厚重,真正反映了人生。

彼得·汉德克
(Peter Handke)

Prize motivation:
"For an influential work that with linguistic ingenuity has explored the periphery and the specificity of human experience."
颁奖词:
“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来自人民网)


图源:nobleprize.org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年出生,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称为德语文学“活着的经典”。其文学创作之路从反传统起步走向近乎写实的自传体,笔风尖锐,耐人寻味。他曾获毕希纳奖、海涅奖、托马斯·曼奖、卡夫卡奖等诸多文学大奖。
代表作: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重现》、《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剧本《骂观众》、《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时刻》等。

简单介绍后,同学们一定都感受到了本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彼得·汉德克的大师风范。都说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世界和弱小民族的关怀,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巅峰巨作《卡斯帕》,继续探索这其中独特的深意。

图源:搜狐网慈怀诗会
《卡斯帕》讲的虽然只是一个名叫卡斯帕的人如何学习说话。但他真正表达的是人在学会了说话后,如何为语言所折磨;人如何成了语言的奴隶,如何为语言所控制,而这“语言”又通常仅仅表达了传统的意识或统治者的意识而已。如今,正是这种语言驯化了人本身。
《卡斯帕》对传统戏剧的颠覆性堪比世界名剧《等待戈多》。难怪有读者评价:读来“如入刑室,如坐针毡,欲怒不能,欲走不能”!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世界公认的权威奖项,每年都受到万众瞩目。获奖学者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态度。也许我们并不熟悉这些文坛大师,但相信本期的介绍后,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翻开书页,享受来自崭新笔触带来的愉悦与满足吧!
文案 | 阮千蕙 姜佳尚
(部分参考搜狗、知乎、豆瓣及搜狐网)
图片 | 源自网络(出处详见正文)
封面 | 源自新浪网
排版 | 姜佳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