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上方“大本岭”看劲爆内容
小北财经导读:在这个冰冷的世界,我不希望财经也是冰冷的,我们一致致力传播着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财经内容,温暖着这个世界。人生在世想获得巨大的财富,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掌握资源,就意味着两个:恰到好处的钱,认识足够多恰到好处的人。
每年到了诺贝尔颁奖时,朋友圈都会刷屏。但鉴于我和大部分人一样,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水平在高中之后就处于逐年递减的状态,一般在诺奖揭晓时也就只能蹭蹭文学奖的热度,跟风惋惜一下村上春树。
经济学则很奇怪。
照理来说,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学科,应该让人很有共鸣、谁都可以来聊两句才对。但鉴于其理论化(以及数学化)的程度之深,经济学着实让外行人感到非常难以琢磨。
不过今年的诺贝尔奖或许有点不同(获奖者是来自麻省理工的神级夫妇Abhijit Banerjee和Esther Duflo以及隔壁哈大的Michael Kremer)。官方给他们的颁奖词是:
“表彰其在全球扶贫问题上使用的实验型方法(for their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alleviating global poverty)”
这句话的重点在于,他们获得经济学的至高荣誉并不是因为创造了什么新的高深理论,而是因为使用了某种方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诺奖表彰的“实验型的方法”呢?这种方法在经济学乃至是其他社会科学中,为什么重要?它就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真理。
这个道理,伴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不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才怪呢?
![]()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小北财经研究的观点对于这种实证经济学有了一个自己的理解。
一个人的财富到底是由什么决定?
这是社会经济财富循环流的分配结构决定的,只与个人所处动态社会财富分配节点位置有关,如果个人性格能力素质能够占稳动态经济财富流的位置,那么个人将拥有相应的经济财富流位置带来的财富。
比如个人的工作岗位就是社会财富流的位置,工作收入在时空轨迹流的累积收入就是个人财富积累,由于社会宏观结构在时空轨迹流中产生相应的变化,每个位置的财富收入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处于财富低等位置的大多数人会一直穷。
不能隨社会结构变化改变自身位置的人也会收入产生变化,例如商业集团的产品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而亏损倒闭。
整体社会经济财富流是一个近似封闭闭环地能质财富循环流,处于不同的位置将决定个人的穷或者富,由于财富位置的节点过少而且在时空轨迹中不断变化,决定社会中大多数人都会一直穷。
而且长期稳定的社会会形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局面!
就在今天,桥水基金创始人、福布斯全球最富30人达利欧的讲话,他说美国最富裕1%人口拥有的财富,与最贫穷90%人口的财富几乎相等。
![]()
个人性格能力强的能获取位置流中最大财富,性格能力弱的获取最小财富,获取不了的财富随着经济财富流流通到下一个环节位置点被别人获取。所以财富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经济财富流的节点位置,和个人的性格能力共同决定的。
从25-35岁这十年,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一场高考之后最大的一个人生转折点,这个坎能否迈过去,基本奠定了未来财富的格局是成是败。
人生在世想获得巨大的财富,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掌握资源,就意味着两个:恰到好处的钱,认识足够多恰到好处的人。
什么名校名企都是手段和方法。如果你现在已经积累够了,就不要舍近求远,把普通人的弯路再走一遍。直接大量积累金钱,等亏损的时候再考虑要不要读研或者考公务员或者找工作。
![]()
圈子改变命运
生活在贫困地区的穷人,既缺少有效的信息来做正确的抉择,也缺少有效的保障来改变现状,在这种环境里,即便是出现勤奋、聪慧、积极向上的个体,也几乎无法摆脱贫穷。
相反,生活在发达地区的穷人,周围充满无形的助推力量,普通人即便是懒惰、愚蠢、耽于享乐,他们的生活品质也远比贫困人口里最勤奋、聪明、上进的人要好得多,因为这里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有些人终身奋斗所追求的东西,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就是与生俱来的。
用另一个我们更熟知的话就是:一个人的成功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