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更有用!
提供在线招聘、求职服务
(进入公号菜单或点击https://cohirer.com/suzhoujingji/m/)
商务合作等咨询,请加微信:gegangcun
免费发布招商、买卖、租售等经营信息
不定期派发优厚福利!
![]()
01 周敬王 6 年(公元前 514 年),吴王阖闾继位后,下令大臣伍子胥建造阖闾城,这也是苏州城市建设的开端,到了开皇9年(公元 589 年),隋朝以城西有姑苏山之故,将吴州改名为苏州,这也是苏州得名之始。 此后历经一千多年发展,到了宋代,苏州与杭州更是并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了清代中前期,苏州更是发展成为与北京、汉口、佛山齐名的全国四大商业中心城市“天下四聚”之一。 但从 1860 年被太平军占领后,到1863年淮军屠城,历经三年太平天国之乱后,苏州“已为废址,破瓦颓垣,凄凉满目”,在被清军收复后的第二年,1864 年,时人毛永麟在路过苏州时写道: “(苏州)金阊门外瓦砾盈盈,城中亦鲜完善。虎丘一塔幸存,余皆土阜。”

1759 年,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 按照海关档案记载,在太平军之乱前,作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和轻工业城市,当时苏州城内共有织机 12000 多台,但历经动乱后,即使是到太平军已经平定 15 年后的 1878 年,苏州的织机数量也只恢复到了 1816 台,即使是到清朝灭亡前一年的 1911 年,也只是恢复到了 7000 多台,作为当时支撑城市发展的核心产业,苏州的棉布业和丝织业,当时在进口商品和国内其他城市工业发展的冲击下,虽然有所恢复,但已经大不如前。 观察中国的城市发展,可以发现:中国的核心城市发展起初是沿着黄河流域,从西向东沿着长安-洛阳-开封一线迁移;从唐朝后期开始,随着全国经济中心的南移,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以长江流域为主角,从西向东迁移到了扬州-苏州-杭州等地。 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随着更多通商口岸的开放,这种中国经济中心从西向东、从北向南不断发展的结果,就是上海的迅速崛起。 而苏州的相对陨落,其根本原因,正是上海的崛起和取而代之。 02 1843 年上海开埠后,原来局限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棉布、丝绸、茶叶等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迅速转移至上海地区,由于更加靠近长三角这个商品产源地和销售地,加上进入海洋时代后天然的港口优势,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外的人口聚集地和资本集中地,并逐渐从单纯的商业中心,发展成为整个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制造业中心。 太平天国之乱时期(1851-1864 年),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长三角的大量人口和产业资本纷纷迁移到了上海的租界内避乱,这更加促进了上海的大发展,在太平军之乱初期的 1852 年,当时上海人口为 54 万人,但是到了解放前夕的 1949 年,上海仅城市人口就飙涨到了 542 万人,人口增长达十倍之多。 随着经济中心的迁移加上战争的动乱,苏州的人口则从太平天国之前的最高峰150多万,跌落至太平天国后的 17 万人,即使到了 1949 年,苏州的城镇人口也仅仅只是恢复到了 40 多万,相比清代的巅峰时期急剧陨落。

上海的崛起,背景是苏州的衰落 到了 1890 年代,上海已经全面超越了苏州,昔日“江南一切以苏城为依归”,变成了“苏州商市行情悉依上海为准”的局面,而历史上曾经作为苏州的卫星城市被称为“小苏州”的上海,反过来成了全国中心城市;而苏州则反过来成了上海的卫星城市,被称为“小上海”。 对此,日本著名东洋史学者宫崎市定曾指出: “事实上,近现代上海的繁荣,无非是以太平天国为契机,苏州的繁荣转移过来的结果。与此同时,苏州的风气也转移到上海来。上海并非突然出现的,其历史背景即是苏州的存在。” 03 到了 1911 年,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苏州城也进入了近代转型的关键时刻。 为了保全苏州,避免再次遭遇战火蹂躏,时任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士绅的请求和人心所向下,最终决定“反正”参加革命,当时,两江总督驻扎南京,江苏巡抚则驻扎苏州,随着苏州和江苏的宣布独立,清廷在江南的统治也迅速崩溃。 对此,后来鲁迅在杂文中嘲讽程德全,说他宣布江苏独立,为了表示革命必须有所破坏,就叫人捅掉了江苏巡抚衙门屋顶上的几片瓦,以意思意思一下,但是鲁迅有所不知的是,作为一位曾经不惜以死保卫东北国土不失、又和平护卫苏州和江苏独立的英雄,为官清正的程德全也为保护苏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 1912 年民国建立后,随着经济地位的下降,苏州的行政地位也不可避免地随之陨落。民国时期,曾经作为江苏巡抚和苏州府驻地的苏州被废府改称吴县,沦为了长三角区域内的二流城市。

苏州老城 尽管苏州相对上海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但苏州千年繁华培养起来的各个世家大族,则一直在守护着这个城市的火种。 作为曾经在清代出过两位叔侄状元(嘉庆七年(1802)状元吴廷琛,道光十二年(1832)状元吴钟骏)的苏州吴氏家族后代,在太平天国之乱中迁居上海的吴韶生,则始终心心念着苏州和家族的发展。 有鉴于庚子事变后苏州吴氏家族的零落,就在 1911 年,吴韶生于是在苏州购买捐献 1300 亩田地,并联合宗族里的其他成员,共同成立了洞泾吴氏义庄,以扶持宗族里的孤寡贫弱,对于自己在苏州的建设,吴韶生写诗言志说: “景仰先贤范义庄,今生奢愿竟能偿;烝尝百世宜虔敬,创业艰难泽自长。” 而曾经在清代出过 2 名祖孙状元(康熙 15 年(1676)状元彭定求,雍正 5 年(1727)状元彭启丰)、1 名探花,另有 14 名进士、31 名举人的苏州彭家,也在家族内部创立了彭氏义庄,专门免费给宗族里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 为了激励子孙,彭家还将宗族一处宅院名为“茧园”,意思是希望自家孩子能够刻苦学习、日后才能化蛹成蝶,成就功名。 和苏州吴氏家族一样,尽管苏州彭氏家族在太平天国之乱后也离散四方,但他们也始终牵系着苏州,并勉力维系着苏州彭氏义庄的发展。 正是在这些家族薪火相传的接力下,苏州尽管在近代倍遭患难,但苏州的文化和精神火种却从未断裂。 04 苏州虽然衰落,但内里的底子还在,为了维系苏州繁华复兴的火种,明清两代在苏州繁盛延续的苏州贝家,则在民国颜料大王、贝家第十三代贝润生,以及金融巨子贝理泰(贝哉安)兄弟的支持下,在苏州城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式幼儿园,为苏州的公益慈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此,作为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狮子林”曾经的主人,贝润生说: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在苏州众多世家大族的共同维系下,苏州的复兴种子一直被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到了 1945 年后,面对时代的巨变,苏州贝家再次出走四海,到了苏州贝家第 15 代贝聿铭,尽管在 1945 年后旅居美国,但已经成为世界著名建筑师的他却从未忘记苏州、忘记中国,贝聿铭甚至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 “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 意思分别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 正是这种世代相传的对于苏州人文精神的守护,最终使得苏州得以在历经百年衰落之后,在改革开放后再次逆境重生。

改革开放后,贝聿铭(左一)与苏州贝氏亲人合影 1992 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新加坡的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1994 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带着“新加坡经验”来到中国,在走访了中国内地多个城市后,新加坡人最终选择了人文底蕴深厚、又毗邻上海、容易接受上海辐射的古城苏州。 当年,苏州工业园区横空出世。没有辜负历史机遇的苏州,随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创新了一大批制度,形成了对外经济合作的“苏州模式”,成为国内其他城市学习效仿的对象。 此后,苏州经济逐渐超越江苏省会南京,再次崛起成为江苏经济一哥,尽管地位不复当年全国经济中心的辉煌,但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领头羊之一,苏州的重新崛起与扬州的衰落相比,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到了 2018 年,在江苏全省 13 个地市的经济对比中,苏州再次以 18597 亿元 GDP 的优越成绩领跑江苏,比第二名南京 12820 亿元 GDP 的成绩还高出 5777 亿元。

2018 年江苏 13 个地市 GDP 排名 对于苏州的再次崛起,苏州人则将其经验归纳总结为十六个字: “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 尽管看似口号空虚,但在历经千年繁华和百年衰落之后,这十六个字却是一种对于历史的锥心总结,否则凭什么扬州等曾经辉煌的城市衰落后的雄风难在,苏州却能再次崛起? 只有读懂苏州,才能读懂中国。
扩展阅读:
外资”抛弃“苏州?它早就开始转型了!
苏州工业园区又双叒拿了个第一。
2018年底,商务部公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摘得综合排名桂冠。实际上,这也是苏州工业园区连续三年摘得综合排名第一名。

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名 图片来源:商务部网站
然而,有意思的是,苏州工业园区虽在综合排名中高居第一,但在利用外资这一分项指标中却无缘前十。而去年这一分项排名中,苏州工业园区也仅位列第八。

国家级经开区利用外资前10名 图片来源:商务部网站
要知道,这是经开区排名,其正是承担“引进国际资金技术”任务的主力军。2017年,仅国家级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所在区市比重就达15.6%。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作为国家级经开区“状元”,为何反而在利用外资上“棋差一手”?或者说,为何苏州工业园区利用外资规模表现不佳,但仍实力不减?

图片来源: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官网
2018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万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120亿元,增长11.1%。
固定资产投资4556亿元,同口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7亿元,增长7.4%。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31万亿元,增长6.1%,工业增加值率提高0.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4%,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占比达到15.7%。
新增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和试点示范项目5个,成功举办2018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工作取得实效,在全省率先出台差别化用地、用能、信贷政策。顺利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一阶段任务。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8%。实现旅游总收入2609亿元、增长12%,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0%。
成为首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获评国家级示范企业5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关停淘汰落后低效企业1757家,商品住房库存量去化周期为11个月,新增上市公司8家,降低企业负担360亿元,“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259.7亿元。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2%。张家港、常熟、昆山入围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张家港、太仓、相城省级高新区获批设立。启动建设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与中科院、南京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内外大院大所合作共建重大创新载体26个。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7.7%。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5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868家。遴选市级高成长创新型培育企业38家,新增“瞪羚”企业116家。实施人才乐居工程、优秀人才贡献奖励等政策,新增高层次人才2.25万人、高技能人才2.05万人。
第十届国际精英创业周、“赢在苏州”系列国际创客大赛成功举办。新增省级众创空间42家。中基协备案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机构管理基金规模达到3278亿元,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设立子基金12个、规模达到220亿元,“科贷通”帮助企业解决贷款356亿元。
成立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板(江苏)区域中心,获批建设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6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3件,比上年增加7件。
虽然苏州一直这么优秀,然而,近年来有些“看空”苏州的声音,总是时不时地在网络间盘旋回荡。
01
利用外资逐年下降
外资对苏州来说,是个毋庸置疑的关键词。可以说,投资这辆“马车”为苏州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上世纪90年代,苏州依靠吸引国际资本投资建厂,以加工制造为主导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当时,苏州与深圳并驾齐驱,被称为中国两大制造基地。
其中,1994年设立的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合作项目,一开始承担的就是“学习新加坡是怎么吸引外资的”任务。合作早期,苏州所有乡一级以上干部,江苏省各部门、中央各部门有关该项目的干部,几乎都曾派往新加坡参加培训,学习如何亲商招商。
在先进经验“加持”下,接下来20多年,苏州工业园区一直是招商引资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模范生”。
但近两年来,外资撤离苏州的声音时有传出。2017年初,硬盘制造商希捷宣布关闭苏州工厂,一度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不可否认,苏州工业园区实际利用外资数据近来确实表现不佳。

数据来源: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官网
从2015年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实际利用外资逐年减少,其中2016年降幅较大。放眼苏州全市,表现也与此类似:2015-2017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连年下降。

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局
普遍认为,这与苏州制造业成本上升等原因有关。随着近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不断增长,不少对成本敏感的制造业厂家开始向东南亚区域转移。比如,希捷在关闭苏州工厂的同时,就宣布将在泰国投资5.7亿美元,扩招2500人。
在时代大背景下,中国在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转移中的角色,正被重新定位。
02
对外贸易结构优化
虽然利用外资总额呈下降趋势,但从商务部综合排名来看,这并未影响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实力。
不仅如此,在商务部考核榜单中,体现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另一重要指标——对外贸易,苏州工业园区连续两年保持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位于苏州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一指标上亦紧随其后,连续两年位居第二位。这也反映出,苏州全市对外贸易依然很“能打”。

国家级经开区对外贸易前10名 图片来源:商务部网站
从数据来看,苏州进出口总额在2016年出现明显下滑后,2017年即恢复增长,并超过下跌前水平。对此,南京市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唐启国认为,苏州开放型经济经历了一个调整过程,使用外资结构在逐步优化。

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局
统计显示,2017年底,苏州全市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34%,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目实际使用外资占比则为51.2%。
苏州工业园区的出口产品类型,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2014-2015年,苏州工业园区鞋靴类制品、家具玩具等杂项制品均以17.6%的涨幅上升;而2015-2016年、2016-2017年,鞋靴类制品出口额快速下降,降幅分别为31%、26.6%。家具玩具等杂项制品则在2016-2017年开始下降,降幅为8.1%。
与此相对,电子产品,机械器具及零件,光学、检测、医疗设备这三类产品,则分别从2015-2016年分别下降0.8%、13.1%、14.5%,反转为2016-2017年分别增长11.0%、15%、2.8%。
更为重要的是,苏州工业园区正从主要将外资“引进来”,转变为双向开放,探索“走出去”境外投资。
据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局局长黄建明介绍,2015年,苏州工业园区境外投资合同金额达到20.8亿美元,56家企业在境外16个国家和地区共投资80个项目。也是在这一年,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正式揭牌。
03
如何实现造血功能?
事实上,在利用外资上遇到挑战的,并非只有苏州工业园区。不久前,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百强研究》显示:
在2014年之后,国家级经开区外商直接投资(FDI)占全国的比例快速下滑,2016年国家级经开区的外商投资占全国的比例为39.44%,比2014年的最高点52.47%下降了13.03%。
而2016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1%。也就是说,经开区吸引外资的能力已大不如前。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实际上,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出,国家级经开区转型已迫在眉睫:
吸引更多中高端外资加速流入,主动适应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领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跃升。
转型非一日之功。事实上,苏州工业园区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提前着手布局。
从2004年开始,园区相继提出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纳米技术产业三年双倍增等产业转型“大计”。而据黄建明所说,2007年之后,园区引进外资也从制造业为主开始向服务业为主转型。
水到渠成。2015年10月,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其中就包括向工业4.0智能制造变革、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创新创业服务等主题。
不仅如此,近年来,苏州也在着力补上本土创新驱动这一课。2015年,其R&D经费占GDP比值一直保持在3.3%以上,并处于小幅增长中。2016年研发投入和发明专利申请量,也超越以创新著称的杭州。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其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也在2015、2016年经历小幅下滑后,于2017年大幅上升。
可以说,苏州工业园区的转变,正是我国众多经开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缩影。修炼内功、提质转型,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来源:最爱历史 、自贸试验区报道)

往期部分精彩回顾
地方经济新鲜出炉!2018年江苏13地级市财政收入排行!苏州已破两千亿!
聚宝盆!企业亩均缴税470万元!苏州首份工业“亩产英雄百强榜”出炉!
2018江苏41个县财政收入排行!
就业收入独一份儿的珍贵资料!全国各省市,公务员真实收入自曝!
苏州还有这种地方?居民收入超过全国第一的上海!
户口社保
2019苏州落户政策大全!
大学毕业生,如何在苏州落户、就业?
房产楼市错过苏州一套房了!上月网上拍卖住宅近百套!均价竟然只要1.5万元!
雾里看花?2018苏州楼市回望!
收入VS房价,谁最心酸、谁轻松?江苏13市所有县区的大数据!
城市交通刚刚!国家发改委批复: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兴建城际铁路网!苏皖沪起飞了!
心许已久,上海第三机场却和南通牵手了!
重磅商机!上海、苏州一体化的大动作!今天,苏州轨交S1线正式开工!
长按二维码 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