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反电信诈骗|电信诈骗防范指南

反电信诈骗|电信诈骗防范指南

阅读量:3787336 2019-10-25


杨洋 物院研究生会 6天前
       电信诈骗,是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电话、短信等通信手段实施的新型诈骗犯罪活动。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发展,不法分子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结算方式实施诈骗等新型网络犯罪活动不断更新。那么,电信诈骗通常会有哪些具体的形式呢?大家又该如何防范?我们进行了盘点:
No.1
刷单诈骗
       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刷单刷信誉,可从中赚取高额佣金”等消息。事主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刷单,后发现上当受骗。
防范小贴士
      兼职刷单刷信誉已被明令禁止,并非正当兼职,网上的兼职扫码刷单返还佣金的均是陷阱。凡是网上招聘做兼职,若要求先交纳保证金、押金等100%为虚假广告,切勿上当受骗。
No.2
冒充公检法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银行卡欠费、涉嫌犯罪、洗钱或者账号被犯罪团伙利用为名,打电话或发短信诱骗、恐吓当事人将资金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再通过网上银行将资金迅速转移,诈骗群众钱财。
防范小贴士
        公检法办案,一定会持相应的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笔录,不会“电话办案”;公检法也没有设立所谓的“国家安全账户”,更不会要求群众将个人存款转移到该账户,凡是接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求转款的电话,一律果断挂掉,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No.3
网上贷款诈骗

       诈骗分子发送短信或者制作钓鱼网站,称能快速办理贷款或提升信用卡额度,无抵押、无担保,需要缴纳手续费、工本费等或者索要银行发送的二维码,利用事主急需流转资金的心理实施诈骗。
防范小贴士
       手续齐全责任清,切莫轻信免担保。不贪图程序简单、提款数额大等诱饵,贷款应到银行信贷等金融部门申请办理,办理时应首先审查对方资质,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作出贷款计划。
No.4
扫描二维码诈骗
       诈骗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防范小贴士
       不要见“码”就扫,不要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扫二维码前应核实其来源,在手机上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保护好个人隐私。
No.5
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社交账号密码、亲友的手机号码骗取信任,编造“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谎言,诱使受害人转账。
防范小贴士
       凡是熟人间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或者视频聊天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
No.6
伪基站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伪基站,冒用银行、运营商等客服发送短信给受害人,以积分兑换奖品等诱导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木马链接。用户一旦点击,犯罪分子就能在后台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进而盗取其账户资金。
防范小贴士
        当收到“银行卡密码升级”、“积分兑换”、“中奖”等含有链接的短信时,要通过银行、运营商的官方网站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
No.7
投资赌博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交友软件搭识事主。扮演专家在线指导或装成有钱人发朋友圈讲述致富秘诀。初期小金额随时取现,一旦事主投入大笔资金,此人便消失了。
防范小贴士
       不要轻信对方的诱骗,不贪图便宜。所有的网络赌博都是骗局,每一个骗局背后都有人牢牢操控。
防电信诈骗
请牢记“6个一律”“10个凡是”
“六个一律”:
1.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要求汇款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凡是对方要求提供验证码的,一律要仔细确认。
“十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核查资金、要求汇款或转入安全账户的;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尤其近期要注意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发放助学金的);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先要汇款的;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的;
6.凡是叫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7.凡是网络刷单、购物退赔的;
8.凡是叫你登录网站查看通缉令的;
9.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
10.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要练就防诈骗、反诈骗的自我保护心理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对人对事,要擦亮眼睛,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编辑排版:杨洋
审核:孙晓博
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会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