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好书推荐 | 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介绍

好书推荐 | 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介绍

阅读量:3806055 2019-10-26




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欣赏
好书永远不会缺席
2019年10月10日,2018年与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出炉,获奖作家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与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以下是获奖作家及其著作介绍,请大家阅读欣赏。
奥加尔·托卡尔丘克
REC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出生于1962年1月29日,是当代波兰国宝级作家,被评价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波兰文坛出现的一颗璀璨新星”。在1985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1987年,凭借诗集《镜子里的城市》在波兰文坛崭露头角。之后接连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作品。2019年10月10日,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

01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出版发行: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小说中的太古是一个地方,位于宇宙的中心。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太古之外的世界并不存在,自以为走出太古的人,其实站在边界上做梦,梦见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等他们苏醒过来,便回家去,把自己的梦当成了回忆。边界也会生出现成的人,如同他们从外面的世界而来。
小说共8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以“xxx的时间”命名,断裂又连贯的呈现出一个虚构的村落长达八十年的人事变迁,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映照出万物存在的情境。她轻盈,诗意,充满神话意味的书写宛如一场亘古大梦,梦中流淌着生命、爱情,和时间的记忆。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02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出版发行: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
索书号:I513.45/236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是一部由一百多个特写、故事、随笔片段集结而成的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彼得·汉德克
REC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年出生,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活着的经典”。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2014年获得国际易卜生奖。著有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重现》、《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剧本《骂观众》、《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时刻》等。
2019年10月10日,彼得·汉德克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为:“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

01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出版发行: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3年
索书号:I521.45/861-3
本书为小说集,由四篇小说组成,包括《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监事会的欢迎词》、《推销员》和《一个农家保龄球道上有球瓶倒下时》。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主人公布洛赫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守门员。一天早上,他莫名其妙地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以为自己被解雇了。他毫无目的地在维也纳游荡。他偶然犯下了一桩命案之后,他乘车来到边界上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匿起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通缉令,最后驻足在一个守门员前,注视着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扑住点球。
在小说中,彼得·汉德克以其对语言文字精准的执念,以及在连续事件的极为细微的描述,传达约瑟夫·布洛赫注意力的偏差现象,使得小说带有一股侦探悬疑的气氛。

02
《左撇子女人》
出版发行: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3年
索书号:I521.45/861-1
《左撇子女人》为小说集,由三部小说组成,包括《左撇子女人》、《短信长别》和《真实感受的时刻》。
《左撇子女人》的主人公玛丽安娜似乎毫无先兆突如其来地解除了与丈夫的婚姻,要过上一种独立自主的日子,她好像神秘地幡然醒悟了一样。她独自承受着寂寞、忧虑、考验和时间的折磨,竭力保持独立,不屈从于任何世俗理念。她被丈夫称为走火入魔的“神秘主义者”。在独善其身的生存中,为了保证经济上的独立,她重操起当翻译的旧业。她拒绝了丈夫要重新赢得旧情的种种努力,摆脱了加入一个女性主义者圈子的诱惑,寻求志同道合的交往,毅然决然走自己选择的路。
小说叙述中,镜子成为主人公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的媒介,形象地展现出一个女性心灵世界从沉思走向自信的意识发展过程。小说结尾,玛丽安娜在家庭聚会结束后无语的绘画情节极具象征意义,它既象征着主人公追求独立和自由的艰难,又预示着未来的希望。

03
      《无欲的悲歌》
出 版 发行: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
索书号:I521.45/861-2
本书由两部小说组成,包括《无欲的悲歌》和《大黄蜂》。《无欲的悲歌》是以一位51岁家庭妇女自杀的报纸报道开始的。叙述者“我”立刻要义不容辞地撰写自己母亲那“简单而明了的”故事。在对这个女人命运的回忆中,她那受制于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生存轨迹自然而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母亲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小农环境里,接受的是无欲望、秩序和忍受的道德教育,她最终依然无法逃脱社会角色和语言模式对自我生存的毁灭,于是自杀成为她无可选择的必然归宿。
作者以其巧妙的叙事结构和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表现了母亲生与死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一种启人深思的愿望,一种值得向往的生存,一种无声质问社会暴力的叙述之声。


奇迈影社|10.25叮咚!请接受您的新邀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打通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
最美教师 | 生科学院洪燕萍:师者父母心

第961期 
来源丨龙岩学院图书馆文字丨郭丽娜 胡灵冰编辑丨陈思监制丨杨云 黄芳
投稿邮箱:xcbtg@qq.com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