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0月24日,C919大型客机105架机于10时整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经过1小时37分钟的飞行,在完成了多个试验点、对飞机各系统进行了初始操纵检查后,于11时37分返航并平稳降落,顺利完成其首次试验飞行任务。假如我们是坐在其中的乘客,我们会否还能像现在看视频一样轻松愉悦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我们的背后,有一群专业而强大的人。
—
“中国机长们”
他们为更安全的旅程付出了太多
对这个故事
我们不会陌生
- 1 -
“欧豪好惨”
这部电影的上映,让欧豪霸占了热搜。
“欧豪好惨”,究竟因何而”惨“ ?
上机前
上机后
在电影厅里,见证了小姐姐们的呐喊,从欧豪“好帅”到欧豪“好憨”,成为全机组最惨的一男。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真实还原。
在飞机驾驶舱玻璃爆裂时,他就坐在副驾驶舱右侧。爆裂的玻璃,就位于他的正前方。
在玻璃爆裂的瞬间,在近万米的高空中,强风把他的半个身体都”吸“出去,好在他系上了安全带,被拉了回来。
迫降后,他发现自己的短袖衫长裤都被”撕“碎了。
△事故原描述
乘客被行李撞击,被气流吹晕,飞机上的乘客陈女士说:“你做过那种瞬间掉入深渊的梦吗?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
我们知道,他们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吗?
在那次危险后,机长刘传健有了很大的心理阴影,经常做噩梦失眠,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不敢上飞机。
每次回想起那次紧急事件,他都庆幸能够顺利度过。被吸出窗外的副机长徐瑞辰,更是患上了”气流恐惧症“,在上飞机前每次都过不了最基础的气流测试。
在中国机长电影后,我才知道徐瑞辰还是年轻的90后,却承受了巨大的危险。
20分钟的生死搏斗,与死神较量。
128条人命,重重压在刘传健一人身上。
在强风达到每秒200米,骤降零下40度时,他身上只有一件但单薄的短袖。
事后回忆起来,刘传健还是能清楚记得当时的感觉。
就像是开着一台敞篷跑车,在零下 40 度的高速公路上,以时速 200 公里的速度狂飙。
除了放任全身被冻僵,几乎什么都做不了。
但,他别无选择。
”我,要把飞机开回去。"
这是他的信念。
- 2 -
他们 · 背后
刚从《中国机长》的播映厅中走出,有个场景让我难以忘怀。
遇险的镜头里,机身剧烈摇晃,一个男乘客受不了,他站起身来推着餐车跑,质问机长是怎么开飞机的。
而袁泉饰演的乘务长,说了这样一番话。
“把飞机给你开你会吗?请相信我们,我们是专业的。"
面对他们的专业,我们没有资格。
没流过相同的汗水,我们没有资格。
那“机长是怎么炼成的”?
考私人飞行执照、商照、仪表等级完成相应考试获得四道杠一年理论
6个月结束22门专业
五年至十年积累时数申请机长
(来源:申请方·张光·清华大学显示)
电影里有个镜头,是杜江调侃欧豪,说他是唯一一个出了飞行模拟器会吐的人。
更有张涵予机长,每日早晨计时洗冷水,模拟空中低温环境。
乘务员日复一日重复安全事项,机长绕机检查
每一个小小细节,都体现着机组人员的专业。
正是这样的专业,挽救了千千万万家庭。
他们真的不被人理解,乘务员被当成端茶倒水,机长随便可被替代,“不专业”“不负责”。
他们还是,从一而终,保驾护航。
”四川3U8633,收到请回答。“
这是”现男友“李现,在这部电影仅有的一句台词,却是代表了所有地面工作者的期盼。
还记得8633穿越云层的时候,地面控制室主任拿着对讲器,呼喊着”收到请回答“时,彻底失联的绝望,流下泪来依然哽咽着请回答。
千千万万人呼叫着这个失联的机组,专业人员指挥着地面路况,这都是他们的后盾。
那一天,不同的人只有一个声音
“四川3U8633,收到请回答。”
- 3 -
“责任”
飞机遇险后,关晓彤饰演的航空爱好者提到了一个“幽灵航班”,担心时间久了,3U8633会和幽灵航班一样的下场,那么这个幽灵航班到底是啥?
2005年某天,希腊的两架F-16战斗机在万米高空发现了一架“幽灵飞机”。从两侧飞过时,他们看到一幅奇异的景象乘客都在位置上耷拉着脑袋,面前挂着吸氧面罩。所有人对两侧飞过的战斗机都毫无反应。驾驶舱里副机长倒在仪表盘上,机长却不见踪影。这就是希腊史上最严重的空难——太阳神航空522航班事件。
这样看来,机长以为的空调系统故障其实是失压缺氧,机长与副机长都没注意到加压装置的问题,几乎同时失去意识。
而这样的不专业,导致121人丧生。
(数据来源:SME专栏)
所幸,这样的悲剧没有再次发生。
”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规章。",这是机长对副机长说的一句话。
采访时问到刘传健”机长制服上四道杠,代表什么?“
他说:”前三道,指的是知识、专业、技术。最后一道杠是责任。“
(来源:人生研究所)
因为责任,以大我为先。
《烈火英雄》有一个片段,黄晓明拒绝了工程师逃跑邀请。
他问黄晓明为什么不逃,”因为还有人没有救,因为这是消防员的责任。“
因为责任,所以他们不能怕,不能逃。
- 4 -
”谢谢“
当飞机无法正常抵达的时候,乘客辱骂机长。救火失败,网友舆论攻击。
“飞行旅途要求一定零差错的安全抵达。”“救火及时无人员伤亡。”
我们是不是把他们对我们的付出想的太理所当然?
家人和梦想,他们都有。
但他们愿意为了我们冒险。愿意为了我们牺牲,我们怎能不感到羞愧?
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中国民航空难率平均值是0.9次,国际民航的空难率,是中国的13倍。
(数据来源:百度匿名)
这些保障都是依靠着千千万万的航天工作者的奉献,有他们,才有我们。
在黑暗中工作,在黎明中睡去,我们都欠他们一句”谢谢。“
—
编 辑 陈宇靖 林蕴
文 字 林蕴
初 审 贺振杨 肖昱涛
终 审 刘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