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原本想写的更加跌宕起伏,或者更加的愤懑的一种情绪。但因为事情已经结束了,而且最近生活又开始了新的局面,没有了当时的那种窘迫,也就没有当时糟糕、愤怒的心情,文字理应朴实一些。这是作者的自觉和诚实。
1、“年轻人是没有世界观的,年轻人谈世界观,说的其实是自己。” -《文学回忆录》
从台湾回到武汉的时候,是2015年年初的深夜,从台北飞到虹桥机场,再转机到武汉,回到宿舍的时候,厅哥开门的时候说了句“长好了”,台湾的天和海确确实实是比大陆蓝的,而且没有太大的压力,规律性的生活和学习,自然让人的形态都变得好一些。
回来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闲不住了。就琢磨着在学校做点生意,做生意赚钱的想法,跟晓天商量了好几次,那时我读研二,晓天已经工作第二年了,他当时说想做个类似美宜佳的便利店(广东很多),在台湾的时候,差不多500米就能碰到一家便利店,每次吃完便当就会去买一份切好的水果盘,但是武汉基本上没有,最近回武汉会看到很多Today的便利店,当时也没有几家。于是我们就凑了20万,在学校租了个门面就做起生意了,从店面的选取、主营货品的种类、到门店的装修、门店收银设备的采购、到后期去汉正街、司门口进货、店员的招聘,都是同学们一起弄的,当时另外一个室友炜博士在学校读博了,投钱又出力,也付出了不少。店面正常运营后,我们没有赚到太多钱,但也没怎么亏,但最后被房东坑了,如果不是晓天和我去找校长闹、在BBS上发帖,我给丁烈云校长发短信的时候,是说“如果这个事不处理好的话,我压力太大会跳楼的。”,当然我只是吓唬一下校长,希望能引起他的重视,BBS的帖子也上了十大,晓天把我写的帖子包了个信封塞进了校长办公室,引起了校方的关注,最后校长给了我们一些优待,后勤集团把原房东踢走了,还几乎是送了我们两年的门面租期,最后我们差不多损失了10万。当然我们把房东告了,过程很漫长,历时两年,去了两次洪山区法院,最后败诉了。当我第二次去法院的时候,我已经参加工作了,没有了那时的气愤,也没有那么在意官司的结局,最近晓天跟我说,他觉得民事诉讼的效率实在太低了,以后一定要有人出来改善一下。
年轻不知天高地厚,想做什么就做了,特别容易高估自己,但我没有觉得不好。
2、“生命,是心理的东西。” -《文学回忆录》
离开校园之前,我就一直在探索诸如“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最适合我的”,“是做职业经理人还是自己创业”等等问题。所以在中南建筑设计院和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实习之后,我就完全抛弃了去设计院的想法,因为我从没有一个“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的愿望,我是觉得愿望很重要,能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后来校招的时候,基本就没有投过设计院,大部分都是房地产公司。
《纸牌屋》第一季的开场白说过“Power is a lot like real estate,it's all about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所以我的目标是一线,对于北方的大雪纷飞,我更喜欢南方的艳阳天,当然我现在觉得南北都挺好的。最后我拿到了华润置地广州公司的Offer,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面试一共七轮,而且在全国各个高校都同时招人,那年置地一共招了200人,工程管理这个岗位全国只有不到20人,如果我是计算机系的,大厂Offer应该也能拿到好几个。当时土木专业的研究生,除去读博之外,大部分还是去了设计院,我现在反思,对设计院无感的原因,还是不够喜欢这个专业。
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结束,但对我来说,它并非是一个好的开始。第一次去工地的时候,是带岗人带我去的,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上工地。我确实不太喜欢工地的环境,灰尘、泥土、污水、嘈杂的环境。曾经一个领导带我从工地下来的时候说过“你得爱上这份工作,才能做好。”,后来我终于还是因为不喜欢这份工作就离开了,我是把辖区范围内的工程做完竣工验收才走的,也学到了很多,毕竟同时管理几十个乙方,以至于现在做一些项目,还带着项目管理的思维。
有段时间,因为知道要离开的缘故,我没有被安排太多的工作,状态不是很好,也正是因为这样,更加坚定了我离开的原因,那段时间心里常出现木心的那句话“生命,是心理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内心已经麻木了,即便肉身是存活的,也不能算是活着,而只有“生命”才能创造奇迹,我大概是这么理解的吧,“活着”才有希望。
另外一个让我感触很深的问题是,当我离开原岗位并且没有意愿从事一份相同工作的时候,我居然发现:我找不到别的工作了,或者很难找到别的好工作,内心会有恐慌的。诸位985们扪心自问,离开原来的岗位,还能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吗?我们的专业,也有可能是一种作茧自缚,你因此而生存,也就意味着难以离它而去,但事实并非如此。
3、“虽然我们要完成的事业更困难了,但是我们更长寿了呀。” —《穷查理宝典》
真正离开的时间是2019年2月底,刚过完春节,我就离开了。新年伊始,我必须有一个新的开始。
房地产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万科郁亮说过:“我找不到比房地产更大的市场了。”,虽然不知道这句话是真是假,但事实是体量超过房地产的比较少,像工业、零售业都比较大而杂,为了寻找下一个去向,我写了一些文章分析,也结合了自身的一些优势,最后把目标放在了人工智能上,我数学比较好,高数和考研数学都是满分,硕士期间也做了一些传统算法的工作,我也尝试过去做金融,还考了证券和基金的从业,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人工智能。转行的过程并不是独自完成的,考虑到自学的吃力和时间成本,我报了一家培训机构,虽然最后证明那家培训机构确实很坑而且最后我也基本算自学,不过因为花了两万多的费用和在班级上上课,确实让我专注了一些。这家机构叫达内教育,是美国的上市公司(我现在才知道在美国上市根本不算啥,在A股上市才是最牛逼的),建议没有基础的人报那种带有“包就业,年薪26万以下退学费”的培训机构,那种师资会强一些,一般都有不少国外名校留学回来的硕士博士,可能会靠谱一点。
学习过程中,我参加了2019年的国际大数据比赛,比赛是3-4月份,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我预计7月份左右学习结束,如果比赛能拿到成绩,那对找工作也有一些帮助,当然最后我们确实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在308支队伍中拿到了第11名。获奖之后,并没有闲着,然后就把参赛队友雄健和亮亮叫到校区,跟他们说,我们可以按照差不多的思路做一个房地产的估价模型,到差不多模型做出来的时候,我已经要从达内毕业了,我们的模型还是做得非常不错的,我在广州踩过很多盘,对价格非常的清楚,基本上以后我做房产投资,还是会用这个模型,不过受众并不多,微信公众号文章毕竟还是考转发传播,这些目的太明确的东西反而不好传播(这可能涉及到传播学的东西),现在已经暂停了公众号这方面的更新,刚好前段时间又打击爬虫,这个举动现在看上去有点先知的味道了,如果有精力的话,我们会开发一个app出来。
在学习结束之后,我去深圳待了一个月,每天就在深圳图书馆自习,继续学习。人工智能的内容实在太难了,仅仅是要达到找工作的水准,就要再单独学很长一段时间,然后顺便修改简历,投简历,差不多7月底,最终找到了一家世界500强,现在在这家公司做算法工程师。说起在深圳自学的这一个月真的是非常的舒服,所以我甚至觉得,那天又辞职不干了,我也不会让生活塌下来。
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因为有了互联网,信息的流通才变得更加的快捷,所以一个房地产甲方的土建工程师花5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变成一个人工智能方向的算法工程师,Engineering,我对这个词的有了更深的理解。
4、关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分工的理论,斯密说:“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么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分由十八个专门工人担任。固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门。我见过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象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械设备,虽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从每磅中等针有四千枚计,这十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末,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斯密的分工理论影响了很多人和企业,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应该也借鉴了这种分工理论,所以“螺丝钉”的感受很强,但有几个问题,一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找到了禀赋所在;二是时代发展到今天,行业和信息量都大大增加了,而且人的寿命也得到了大大的增长,一个40岁寿命的人能完成的事业,和一个80岁的人能完成的事业,应该是有区别的;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是可以掌握几门甚至十几门专业知识的,这个时代特别是未来的时代,同时拥有几种专业的人才是非常抢手的。是的,正是查理芒格提示了我,我们用以完成目标的时间,变得更长了。
5、最后我在跌宕起伏和平静叙述中选择了后者,实则是因为现在平和多了,也舍去了很多扎心的情结。我现在的工作状态是,基本上每天都会上班到23:00以后,而且不是被强制性加班,只是出于对知识和行业的兴趣,这是以前难以做到的,薪水也比之前高了不少。总而言之,我觉得人生诸多可能,我们需要信念、坚持、正能量和努力。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
1、总结一下我这一年来的一些变化,并藉此告诉朋友们,我转行了,其实是为了更大的目标和更想成为的人,一个人选择离开原来的地方,肯定是想变得更好。2、给有相同困惑的朋友一些参考,我实在是觉得做自己想做的事重要的多,当然你们不用来做人工智能,毕竟你们的数学基础并不一定像我一样好,哈哈哈哈。3、哈哈,我后期要写一些人工智能相关的文章了,不仅仅限于房地产了。
我发现那些曾经读过的非专业类书籍,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都会想起来,然后一遍又一遍的提示自己,所以一定要多读一些好书,我读的书还不够多,还得再多读一些。
未来还有太远的路要跋涉,要轻装上阵。
2019年快要过去了,我会怀念它。
你可以订阅公众号查看我的其他历史文章哟。
欢迎扫码订阅
我2019年的小目标已完成
40/50篇原创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