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五、战争与和平

五、战争与和平

阅读量:3840426 2019-10-27


五、战争与和平
来印度以前,许多人就会问我:印度?印度不是要和巴基斯坦打仗了吗?还要去边境?那小心啊,遇到打仗就麻烦了。本来还无所谓,到听得多了,心里也有些不安,随后手机上接连传来短信,说预定的德里往阿姆利则航班改期,一次又一次,心里逐渐紧张起来,而网络不断有新闻说这次争端在升温。于是,这样一个让人惴惴不安的清晨,我坐上了飞往阿姆利则的航班。


飞机上变化就开始很明显了,明显是大包头的三哥占了多数,虽然个个身材魁梧,胡须浓密,,但是普遍都显得很温文尔雅,安静平和,这让我对锡克教徒生了不少好感。


阿姆利则是锡克教的圣城,金庙就是它的象征和中心,许多人慕名而来就是要看看金庙的壮美。无奈这座小城在印巴边境,许多时候就成为争端的中心,前不久那个印度被俘的飞行员就是从这里附近的阿塔瑞-瓦嘎边境口岸被移交的,当然这个口岸更著名的是全球唯一的降旗仪式表演,这当然也是我此行的重点目标之一。


金庙太著名了,以致我一下了飞机,就有出租车司机向我呼喊“金庙、金庙”,按照攻略找到了预付费出租车站,直接开往火车站,据说那里有直通金庙的免费班车和可以预定边境仪式的旅行团。实际上这就是我不了解印度的情况,直到后来我才真正体会到,印度人民的性格就是随遇而安起飞智,意思就是说如果跌倒了,要么就地躺下睡个好觉,要么遇到车碰瓷儿发个财,要么就是祈求神灵找人把自己背过去,是决不肯自己爬起来掸掸土接着走的,因为怕累怕麻烦。火车站周边的酒店让我碰了一鼻子灰,要么没开门要么太贵,好在他们很厚道地告诉我可以去金庙附近试试。没法只得叫了tutu车去金庙。


不愧是锡克教城市中心,金庙附近给我的观感就是干净、整洁和有序,各个酒店老板都是大包头,我推门进去时无一例外都在看书(也可能是经文),说话彬彬有礼,没有那么浓重的印度口音。在经过几番考察后,终于选中了一家价格适中、环境设施良好的酒店,并谈好了下午包车去边境的时间和价格。



在金庙附近地区,如果你发现地面不是柏油马路而都是整齐的瓷砖,那么你就是到了景区了。这里路边有排列整齐的雕像,都是锡克教的战士形象,路中间还有几座大型雕像。在经过第一座现代人物的雕像边,还有一所印巴分治博物馆,讲述了从印度的眼光对印巴分治和几次边境战争的故事。人们的目光往往会被广场中最大的一座多层民族英雄的雕像所吸引。类似电影《印度暴徒》开场的那座多层雕像,七层的雕像每一层都有不同战士、战象。战马的形象,而顶端则是一位身骑骏马,挥舞短刀、指挥冲锋的锡克教首领形象,威武异常。


四周都是砖红色的传统建筑,有庙宇,有博物馆,但最多的是商铺,商品种类也是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个现代风格的麦当劳,但此时我的注意力却不自觉地被那些精美的短刀所吸。四处可见的锡克教标志就是一支矛头,两侧围绕着两把弯刀,就是我在满街看到在卖的精美短刀了,我试着拿过一把,刀鞘上装饰着各种彩色晶莹的宝石,刀把上的皮质让人握上去感觉亲切,瞬间就能与刀融为一体,而拔出刀,刀身线条流畅,刀刃闪过寒光,有一种欲持之冲杀疆场挥刀斩敌的冲动。不过问了问价,我就识趣地放下了。这里最应该买的是头巾,锡克教徒之所以要把头包得那么大,据说是他们视头部为神圣不可侵犯,所以要把头部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如果要进入锡克教庙,就得把头部包起来,门前有很多小贩在售卖头巾,10卢比一个,还能当个纪念品。




在后来参观印巴分治博物馆以后,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地区的相关知识。旁遮普地区因为印巴战争一分为二,在巴铁那边的旁遮普省有近亿人,三哥这边的旁遮普邦有2000万人,想想两方开战时同室操戈其实也算个巨大的民族悲剧了,这个地区都是雅利安人后裔,所以男子都是身材魁梧、肤色稍白、面廓分明,最著名的特点就是尚武,他们实行近乎军事化的管理,男子以“辛格”(雄狮)为共同姓氏,自诩“雄狮般凶猛”。锡克教以一己之力对抗过强大的莫卧儿军队、英国军队以及后来的印度政府军,并博得对方的尊重甚至喜爱,英国殖民时期,大量锡克士兵进入英印军队,成为一战二战中英国陆军的主力之一,不戴熊皮帽、只包锡克头巾的士兵,还曾出现在白金汉宫前的英国皇家卫队行列中;现在的印度军队中,约15%是锡克士兵;在我们对民国上海滩的记忆中,那些守卫在大楼前、包着头的印度阿三哥,就是锡克教徒,他们不用戴制式军帽,只需要在包头巾别上徽章。而此时,周围全是这种大包头的三哥,携家带口,热闹非凡,大家像赶集一样开心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在走,那里就是金庙。



首先看到的就是高高的雪白色城墙,围成一座四方城,每条边的中央就是一个高大的城堡式城门,上面是一座大圆顶的钟楼和若干个小圆顶的亭子。城门口附近停有驾着机枪的装甲车,还真有点让人紧张。穿过城门,最初的感觉就是震撼:四周雪白的城墙内,一座四四方方的人工水池占据了大部分的面积,而在一遍,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水池的中央,那是一座银色底座,上层和顶都是金色的庙宇,这就是神话世界的天神宫殿吧!


没有人能在第一眼看到金庙还能保持镇定,简直太美太壮观了,感觉再多的旅途劳顿在这一眼以后都值得,那通体鎏金的庙身,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芒,据说庙顶那个大金圆顶和四个小金圆顶用了750公斤黄金,是货真价实的闪金光啊!阿姆利则得名就是就是金庙周围这个水池,阿姆利则在梵语中的意思就是“花蜜池塘”,先有池塘,后有庙最后才有了这座城市,金庙也一直成为了锡克教的中心。


这个很有来头的“蜂蜜池”的池水,据说有治愈疾病的能力,所以随处可以看到大批的朝圣者脱下衣服,走进池子,真成了个大浴池,在我们看来有点不可思议的露天泡澡但是这些信众确是一种虔诚的宗教仪式,各个走进池子的深处,面对金庙,或闭目祈祷,或凝望思考,仿佛金庙的光芒能照耀未来的方向,清澈的池水能洗净身体的污尘,荡涤他们的灵魂。女士可不能露天这样浸泡,在池塘的边上,还有两座长条形的白色房子,还有很多女人在排队,我不明所以,特意跑过去凑近望一望,原来是女士的浸泡处,等我明白了赶快跑开时,旁边那些女人们看着我这个莽撞的老外早就笑开了花。

进金庙的人一波又一波,还没到通道口就开始排起了队,在问清了我也可以进入以后,我勇敢地排到了队伍里。为什么说勇敢?因为你看看那一浪浪的人潮,一旦进入队伍,就没有办法能反身退出了;再者前后左右都是高高壮壮的大包头三哥,我站在里面算是鸡立鹤群了,想想都有那么一点心虚了。




在排了40分钟左右,我终于通过了那个看似短短的百米通道,进入了金庙。金庙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教徒祈祷大厅,第二、三层为经室、圣物室、博物馆等。我被人群裹挟着走过了第一层,虽然大厅不算小,但是人更多,朝圣者多是在抚摸亲吻了台阶后,丢下一些供养钱,里面就有专门的人拿扫帚和簸箕来扫——虽然每个人的钱不多,但架不住人多,确实钱多得捡不过来。二楼、三楼相似,都是把圣物放在类似棺材的盒子里,罩上素色的绒布,周围由大师念经,信众们围坐倾听。我举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突然就被人抢走了,可吓了我一跳,原来是守卫把我的手机夺走,并告诫我在圣地不能照相,好吧,入乡随俗。这里真是锡克族的精神家园,许多人都愿意坐在这里,什么话也不说,只是冥想,哪怕周遭人潮涌动,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





离开了金庙,顺便去看了看那个著名的“共产主义大食堂”,如此称呼是因为在锡克教庙宇中,不管你是什么信仰,只要坐下来可以分享一份传统的印式餐食,两张饼一份菜一份汤,和我在莲花庙附近看到的印度教庙宇一样,据说还有美味的奶茶,可惜我没看见,那种印度餐我一时也难以接受,只是看看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参与到庙宇的义工中,去清洗那些堆积如山,怎么洗也洗不完的餐盘。




水池周围的围墙城堡其实也是一座寺庙,有着许多祈祷室。金庙对面还有一座五层的白色宫殿,叫阿卡尔塔拜特宫,里面有很多锡克教的历史文物,主要是武器和经书。据说这里曾是锡克教人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最后堡垒和指挥部,很多历史事件就在这里发生。不过在经历了金庙的震撼后,我对这里的兴趣也不是太大了。倒是宫广场的音乐表演,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我看来这四位三哥美妙的音乐和歌声不比那些流行乐队差。


池塘周围都是圣地,满是圣物,哪怕是一棵树都用金色的围栏围起,无数经过的人都会亲吻围栏和石阶,可见人们对信仰的虔诚,令人感动。




离开金庙,回到酒店稍事休息,等待下午去看降旗仪式。
从1947年8月,突如其来的独立机会和英国刻意留下的模糊不清边界线,让印度和巴基斯坦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印度的惨胜,巴基斯坦被肢解,旁遮普地区被一分为二,克什米尔地区丧失了独立被两国瓜分,南亚从此埋下了一触即发的战争引线。而两国边界的阿塔瑞-瓦嘎口岸每天的降旗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演型仪式,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国民前来参观助威。



在金庙周边的广场有无数招揽游客的人,他们推销去边境的双层游览大巴票,20公里左右的路程来回。因为事先做好了功课,我们知道那些大巴虽然准时准点价格便宜,但是卡点到达也会遇到入场高峰,抢不到好座位,而大巴车的停车场与仪式的会场还有一些距离需要步行。而包车可以提前出发,停车场也更接近会场一些,还能把随身的物品放在车里。除了钱包和护照包,一切包无论大小都不能带入会场,不管你是不是外国人,而且你带入会场的东西会被安检的士兵逐一翻看,好尴尬。作为外国人能享受的待遇也不错,有专门的通道进入,安检也没那么严格,最好的待遇就是能坐在VIP座位的后面,就是最靠近边境的铁门的座位,前三排是VIP,第四排开始就可以随意坐了,我去得早,当然能找到最有利的座位了,所有的场景都能一览无余。



好像当天还来了重要人物,因为之前对面前排有军人引导一行人坐在贵宾席,现场也早早地架起了摄像机。然后因此有了一个特别的节目,就是在距离边境铁门的50米开外的道路上,拉起一道隔离带,然后看台上所有的女孩都自发地跑下去,随着音乐开心地跳舞,简直就是印度电影尬舞的现实版。



接下来的事情有点像一场排练好的表演现场,在人声鼎沸中,场内巨大的音响放着印度国歌和传统歌曲,还有一位类似DJ的军人握着麦克风大声地煽动着人们的情绪,在他的指挥下,观众的情绪开始被调动起来,所有人都站了起来,随着音乐的节奏挥舞着手臂,齐声高喊着口号。对面的巴铁也不甘示弱,用同样巨大的音量回应对面,还派出了一群男学生表演团体操式的舞蹈,可能是是因为穆斯林的关系,没这边女学生扭动得那么养眼。一时喇叭里的音乐,人们狂热喊的口号和欢呼声交汇对垒,热闹非凡。



在双方声势浩大的呼喊中,经过了战斗军人、特战队员、扫雷队员、军犬队的走秀作为前奏后,表演的主角终于隆重登场了,8名人高马大、体格强壮的男兵和两名英姿飒爽的女兵出现了,亮眼的绑腿式皮靴,土黄色的七分军裤,宽大带有彩色马赛克花纹的腰带,绿色上装挂满了黄色绶带,女兵戴着贝雷帽,男兵则是戴着鸡冠似的红色军帽,这红配绿的装扮在威武高大的士兵穿起来显得特别和谐。而对面的巴铁装扮也很类似,身材魁梧,军装以黑色调为主,身穿过膝袍式军服,腰系红白色绶带,脚蹬皮靴,同样头戴鸡冠似的军帽,也是个个威风凛凛。



当他们昂首阔步来到观众面前,士兵们开始单个或者两个一队表演起来,行走飞快,手臂前后摆动过肩,步子也迈的特大,然后嘎然停住,开始跺着脚向前走,踢起可比肩的正步,靴子狠狠砸向地面,像雄鸡一样晃动脑袋,前胸一起一伏,怒目圆睁,双手握拳,一副要冲过去和对面打架的样子,看得观众热情澎湃,大声喝彩。更有士兵叉脚叉腰,昂首挺胸,宛如中国京剧的武生亮相,摆出各种单个或是集体造型,赢得看台上掌声和欢呼声一片。而对面巴铁士兵显然也在做着同样的表演,这些动作虚张声势地显现着双方故意呈现的敌对状态。在这眼花缭乱的一套动作后,双方士兵拉开大铁门,雷鸣般的欢呼声顿时响彻云霄,仿佛是拉开了演出的帷幕,一场高潮大戏就要上演。



各方的军士长向对方一声高亢的长吼,仿佛敌前叫阵,再跟双方互相敬礼、握手,随后两国队列中各出列一名军人,开始迈步走向对方,并将腿踢得高过对方肩膀,然后使足全身气力将皮靴砸在地上,力量之大仿佛要雷霆千均、踏平对方来犯之敌!


腿踢完了,这时候印巴各出一名仪仗兵飞奔向自己的国旗,用标准的动作迅速解开旗杆上的绳子,两国仪仗兵列队走向国旗,面对面站好。两名军人向对方敬了一个漂亮而威武的军礼后握手,在军号声中,印巴国旗徐徐交叉落下,双方配合默契,动作娴熟,各自叠好后列队收回。将国旗送回各自国门城堡后,双方仪仗兵返回,继续演练精彩的步操动作,摆着齐肩高的直臂,对向气呼呼地冲往国门。在几乎要贴身相撞之时,同在边界线旁“急刹车”,大力跺脚立定后转身,并把枪托磕得巨响。最后,双方再次礼仪性握手,大铁门轰隆隆关上,精彩的降旗仪式就结束了。整个降旗仪式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双方的观众不停地呼喊着口号,好像是在观看一场动人心弦的比赛。


确实很动人,连我这个外国人都能感受到印度和巴铁民众的爱国热情,不自觉地跟着他们一起呼喊。不过,我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在一切表演开始以前,喇叭里还在鼓噪音乐的时候,印度这边有一位军人拉开铁门,和对面的巴铁士兵不断耳语,还不时回头指向道路这边,在达成共识后,才离开关门,随后领导入场、女学生的尬舞才开始。这让我想到了国家间的争端与个人之间争执的联系和区别这个问题。在一切国家或是团体争端背后,永远都是利益在驱使,而个人间的争执多是因为情绪引起。所以不要相信国家间有什么世仇,要知道总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在联系着各方,举个例子,哪怕是在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国民政府和日本内阁依然有可靠的联系渠道,来商讨两国战争后期的走向,战争与和平都是政治妥协的结果;而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就显得不可预测,因为在情绪的驱动下事情总有着未知的走向,后果总是在意料之外,造成不堪设想的结局。所以,面对争执,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像一个成熟政治家那样,有全局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和有效的手腕。我十分欣赏最近西安奔驰女车主的处事方法,据理力争、有礼有节,不忍气但也不耍泼,利用舆论的影响又极力不扩散打击的范围和控制打击的力度。最终事件应该算是圆满解决,获得了自身维权利益的最大化。这种长剑在手,既有亮剑的勇气又有不拔刀的理智,不是普通人能做到,值得我们的学习和借鉴。其实在国家间也是这样,高擎利剑,但不落下而震慑对手作出妥协,获得实质利益,这才是政治高手;而那种动辄煽动民族情绪,群起抵制或是对抗强权的举动,都是政治幼稚的表现,须知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砍到别人的同时也会割伤自己,轻易不可妄动。正所谓“拳怕少壮,棍怕老狼”,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兵家最高境界,如果这个世界多一些成熟的政治家,会显得更加紧张而多事,但实际战争和苦难会少很多,这就是我希望的世界和平,可惜现在许多国家在纷纷向右转,民族主义抬头,对未来世界的前途我有些悲观。




回到阿姆利则市区,享受了晚饭之后,又去了一趟金庙,观赏了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金庙夜景,心满意足。明天,我要游走阿姆利则新旧城区,再说说我心中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