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10月27日】因为“帮助”中国,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总统,你知道是谁吗?

​【10月27日】因为“帮助”中国,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总统,你知道是谁吗?

阅读量:3849193 2019-10-27



夏说  而已    
愿你当真    愿你幸福     
转发和留言,小编送红包
 
1
 
截止今天,美国历史上,共有4位总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他们分别是:
 
西奥多·罗斯福、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吉米·卡特、巴拉克·奥巴马。
 
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第26任美国总统。
 
因成功调停了日俄战争,获得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美国第28任总统。
1919年,因倡导国际联盟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吉米·卡特,美国第39任总统。
 
因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戴维营协议,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条约,与苏联的双边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并促成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0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巴拉克·奥巴马,美国第44任美国总统。
 
执政八年,美国从经济衰退到经济复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进行了医疗改革;成功推动与古巴关系正常化,并与伊朗达成核协议。
 
2009年10月9日,获得诺贝尔委员会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
 
今天,我们说的是西奥多·罗斯福。
 
不仅因为今天是他的161年诞辰纪念日,也还因为他曾经“帮助”过中国,虽然,他当时是无心,他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国家。
 
但客观上确实造成了对中国非常有利的局面,从而使中国得以在列强欺负的时代,稍微喘口气,继续挣扎奋起,强大自己。
 
1904年,大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发动了一场战争。
 
战争,整整打了一年零六个月又27天。
日本死亡88429人,俄罗斯死亡14262人。中国死亡71892人。
 
中国东北旅顺的工厂,房屋被炸毁,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
 
日、俄两方,都强拉中国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间谍,惨遭杀害。
 
“自旅顺迤北,直至边墙内外,凡属俄日大军经过处,大都因粮于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马料。纵横千里,几同赤地。”
 
“盖州海城各属被扰者有300村,计遭难者8400家,约共男女5万多名。”
 
辽阳战场“难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3万余人”。“烽燧所至,村舍为墟,小民转徙流离哭号于路者,以数十万计。”
 
甚至连日本人办的《盛京时报》(1906年10月18日)也不得不承认:
 
东北人民——
 
“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2
 
早在1903年8月,俄罗斯悍然成立以旅顺为中心的“远东总督区”,任命尼古拉二世之叔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塞耶夫为总督。
 
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当成了俄罗斯领土,接着又重占奉天。这样,俄罗斯终于摆出了一副独占中国东北,且不惜为此一战的架势。
 
各国列强,英国支持日本,德国支持俄国。而美国,也是心怀鬼胎。
 
美国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来,就几度想插足中国东北,都被俄国拒之门外。
 
为了打破俄国对我东北的垄断地位,美国政府站在日本和英国一边。英美两国对于日本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日本的扩军备战输血打气。
 
仗打了将近两年,双方元气大伤。
 
终于在1905年5月31日,对马海战后,日本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立即致电驻美公使高平小五郎,命其“正式向美国总统表达日本政府的愿望”
 
其实早在前一年日俄战争刚开始时,清慈禧太后,即命率团前往美国参加万国博览会的爱新觉罗溥伦,当面向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罗斯福,请求调停。
 
罗斯福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但他可不是为了帮助中国,抒发他的正义感。而是出自对于崛起后的日本帝国的警惕。
 
在日俄开战前,罗斯福就很清楚俄国人的野心所在。
 
“俄国要求的实际上要兼并中国东北和朝鲜,而且要取得对北京的保护权,并逐步使整个中国受其支配。”
 
但罗斯福没料到,日本人竟然很能打。
 
所以,当日本人就要取胜这场战争的时候,罗斯福立刻又开始了警惕日本人在战后的野心。
 
此时的美国,已从西班牙手中接过了在亚洲南中国海的殖民地菲律宾列岛,成了菲律宾的主人。日本若称霸东亚,势必会威胁到菲律宾的安全。
 
因此,罗斯福在给参议员洛奇的信中,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日本人的深刻认知和对美国在海外殖民地的担忧:
 
“日本是可怕的新生力量,它贪婪、小器而又好战,一旦获得海上优势,如受到刺激,就会一举而占领我们的菲律宾和夏威夷。”
 
于是,罗斯福开始行动了。
 
他奔走于德法英三国,奔走于日俄两国。终于在1905年6月12日,俄外交部终于宣告:接受美国政府的建议,与日本直接举行和平谈判。
 
而日本政府已于两天之前——6月10日——宣布接受罗斯福总统的和谈建议。
 
之后,罗斯福亲自安排了两国代表团谈判的地点——美国东海岸的小城朴茨茅斯市。
 
经过长达25天的艰苦谈判,终于9月5日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
 
这个条约最神奇的就是:东北又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既没有继续属于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也没属于原想争夺的日本“管辖”。日本还帮助中国赶走了“统治东北”十几年的俄国军队。
 
所以说,美国总统罗斯福,还是间接地“帮助”了中国。
 
因此,日俄战争结束的第二年,48岁的罗斯福竟然就因为此事,而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总统。
 

3
1858年10月27日,西奥多·罗斯福,生于纽约的一个富商之家。
 
父亲是银行家。
 
罗斯福年幼多病,患有哮喘。
尽管体弱,他却喜欢户外活动,对动物学尤其感兴趣。为了不受其他孩子的欺负,父亲强迫他进行身体训练,并且学习拳击。
 
罗斯福的学业方面,历史、生物、德语和法语是其强项,而数学、拉丁语和希腊语则表现不佳。
 
1876年,18岁的罗斯福进入哈佛大学。
 
2年后,父亲去世,悲痛让他在各个方面更为努力。
 
他在科学、哲学和修辞学成绩良好,记忆力惊人,非常健谈。还养成了大量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哈佛,罗斯福是个俱乐部活跃分子,热衷于各类体育活动。
 
但毕业时,体检医生告诉他,应该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因为他的心脏有问题。
 
从哈佛毕业后的罗斯福,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
 
而且就在这同一年,罗斯福还结婚了。
 
新娘是小他三岁的爱丽丝·李·哈撒韦。一个银行家的女儿。长得身材高挑,很有魅力,人很可爱也很聪明。
 
罗斯福是在哈佛大学同学斯滕特家里认识她的,第一次向爱丽丝求婚的时候,爱丽丝没有答应。
 
六个月后,不认输的罗斯福继续向她求婚,她才勉强答应。
 
结婚那天,另外一个女孩——伊迪丝·克米特帮着张罗一切。她是新娘的闺蜜,也是新郎的邻居。
 
那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女孩会在6年后,成为罗斯福的第二任妻子。
 
因为罗斯福的第一任妻子爱丽丝,在与罗斯福结婚四年后,因病去世,死时22岁。
 
而这一年,罗斯福25岁。
 
就已经结过一次婚,生有一个女儿。最要命的是,年轻漂亮的妻子也死去了。
 
又过了三年,当罗斯福28岁的时候。
 
罗斯福和当年他第一次结婚时的伴娘,也是他的邻居伊迪丝·卡罗结婚。
 
或许,有些人注定就是半路,而有些人注定就是终身。
 
这个谁也想不到,谁也没办法。
 
只能是宿命。
好了,先不管罗斯福的感情问题了,现在先说说他的第一次成就。
 
1881年,23岁的罗斯福,出版了第一部正式著作《1812年战争中的海战》。这本书成为美国海军学院必修课材料。
 
也许是从写书中尝到了甜头。
 
后来,罗斯福又写了关于西部开发史的四卷大部头著作《征服西部》对史学有重要影响。
 
他还为主流杂志撰稿,收入颇丰,也使他作为知识分子而闻名海内。后来,罗斯福当选为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1881年,23岁的罗斯福,偶然间得到一个进入纽约州下议院的机会。
 
他立刻从法学院退学,开始了公务生涯。成了在纽约州下议院 共和党最活跃的人物。
 
三年后,他参加了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
 
在北达科他的牧场,罗斯福学会了骑马等牛仔技能。闲暇时他参加拳击赛。有一段时间,他担任了代理警长,追捕盗窃犯。
 
这一年,妻子爱丽丝生下一个女婴,但不幸于产后两天去世。
 
同日,罗斯福的母亲也去世。
 
他将女儿委托给大姐抚养,自己跑到北达科他过起了放牧生活。从此他不再提起第一个妻子。
这段经历给其父女关系蒙上了一层巨大的阴影。导致他的女儿爱丽丝成长为一位个性鲜明、颇受非议的人物。
 
朋友们有时劝他管束自己的女儿,他却说:
 
“我可以当美国总统,也可以管好爱丽丝,但实在无法同时做两件事。”
 
有其父必有其女,爱丽丝刻薄地形容她老爹爱出风头,
 
“恨不得在每一场婚礼上作新娘,每一场葬礼上作尸首”。
 
1886年,罗斯福28岁。
 
作为共和党候选人竞选纽约市长,得票数名列第三,远远逊于对手。
 
此次选举后,他去了伦敦,与青梅竹马的恋人伊狄斯·卡柔(就是他第一次结婚时,妻子的伴娘)结婚。
 
后来他们生有四子一女。
 
在这次欧洲度蜜月期间,罗斯福攀登了勃朗峰,他领导的探险队是历史上第三个登顶团队,这一成绩使他被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为成员。
 

4
 
新婚两年后,总统大选。
 
罗斯福在中西部为本杰明·哈里森助选。哈里森当选总统后,任命罗斯福到美国公共服务局就职。
 
1892年,大选中哈里森落败,虽然罗斯福是前总统的支持者,当选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仍然将其留任。
 
三年后,罗斯福出任纽约市警察总局长。
 
他任该职务两年,对警察局的运作施行了激烈变革。
 
当年的纽约警界非常腐败,罗斯福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措施:定期巡查消防设施;对警员进行年度体能检测;
 
新警员招聘严格依据体能和智力标准而非政治关系;招收少数民族和妇女警员;关闭导致腐败的、警方运营的商业设施;在所有的分局安装电话等等。
 
1897年,39岁的罗斯福,被威廉·麦金莱总统任命为海军部副部长。
 
海军部长约翰·隆长期称病、不理政事,麦金莱对海军也不感兴趣,以至罗斯福大权独揽。
 
他致力于海军现代化,并且大力推进美国的造舰能力。他的工作为未来的美西战争做了出色的战略准备。
 
结果在第二年的2月15日,美国海军缅因号战舰在哈瓦那港被击沉。
 
罗斯福认为:将西班牙势力驱逐出古巴和菲律宾的天赐良机到来了。
 
事发后第十天,恰好是个星期五的下午,约翰·隆因故临时不在办公室,罗斯福越俎代庖,向海军加勒比海舰队司令和停泊于中国香港的舰队发出战备命令。
 
4月25日,美国国会向西班牙宣战,美西战争爆发。
 
美国海军的两支主力舰队早已整装待发,罗斯福大显身手。美国海军在马尼拉湾和古巴圣地亚哥,彻底摧毁了西班牙远洋舰队。
 
生性好斗的罗斯福,并不满足于在后方观战。
 
他辞去海军部的文职工作,组建了一个包括西部牛仔老朋友和东部常青藤老校友的兵团,号称美国第一志愿骑兵旅,佩中校军衔。
 
在1897年古巴境内的两场战斗中,该旅战绩显赫。
 
从古巴归来后,罗斯福再度进入纽约政界,1898年当选为州长。
 
这一年,罗斯福整整40岁。
 
第二年又是大选,共和党推举他做麦金莱的副总统候选人。
 
麦金莱赢得了大选,罗斯福也跟着进了白宫。不过,副总统这个闲差对于罗斯福这样的人而言,显然非常无聊。
 
这段时期,他给人留下印象的行动是,在一次演讲中说出能表达其行事作风的名言:“温言在口,大棒在手。”
 
结果,仅仅过了一年。
 
1901年9月6日,麦金莱总统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
 
9月14日不治身亡。
 
罗斯福顺利补位,登上总统宝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实际年龄42岁)。
 
这个总统,来得简直太轻巧了,当然也太幸运。不过,罗斯福也早已准备好了。
 

5
 
继任总统的罗斯福看到了托拉斯给经济社会带来的严重弊端。
 
针对各种垄断组织日益发展、中小企业不断破产、人民生活水平节节下降的现状,他拿出了牛仔强悍的劲头,向托拉斯巨头们挥下了“大棒”。
 
他主张用联邦政府的权力对现行秩序加以改革,使美国社会重新走向和谐。
 
他把反垄断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
 
他的改革理念是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重新把公共福利置于个人财产,即发展之上。在他看来,这是重建社会和谐的主旨。
 
罗斯福说:
 
“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
 
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而今,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
 
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西奥多·罗斯福开始反垄断斗争,他把矛头指向摩根的铁路控股公司———北方证券公司,对它提出起诉。
 
他又强迫一个煤矿接受政府对罢工的调解,这是联邦政府第一次支持有组织的罢工。
 
但他也遭到了保守派的攻击,1896年总统的制造者、政治老板马克·汉纳大骂这个“该死的牛仔”。
 
华尔街因他的“堕落”而“目瞪口呆”。
 
罗斯福的改革引起了共和党的分裂,保守派坚决反对他的改革,他本人则退出共和党另组进步党参加总统大选。
 
在1901年12月4日提交国会的咨文中,罗斯福提出了自己的反托拉斯政策。他要求国会立法,对托拉斯的经营活动给予合理的限制。
 
国会未采取行动,但是罗斯福却发起44个针对大企业的法律诉讼,因此人送外号“托拉斯驯兽师”。
 
他最出名的反托拉斯行动,就是使垄断包括北大西洋铁路、昆西铁路、芝加哥铁路在内的一大片铁路运营范围内运输的北方证券公司,遭到起诉。
 
并最终在最高法院以5:4的判决裁定该公司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之后,他先后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解散了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等。西奥多·罗斯福也因此获得了“托拉斯爆破手”的美名。
 
他在第一任期保留了前总统的内阁和基本施政方针。
 
这一年,他还首次邀请一位黑人(Booker T.Washington)在白宫共进晚餐。
 
而Oscar S. Straus,也成为第一个被任命为内阁部长的犹太人。
 
第二年,44岁的罗斯福做了一件对中国很不礼貌而且极度不友好的事情。
 
20年前通过的《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第二次十年到期。
 
这时,罗斯福,面临两种选择。
 
一是停止《排华法案》。二是继续《排华法案》。
 
结果,在罗斯福的推动下,《排华法案》于1902年不仅继续执行,还被他永久取消了时限,也就是说,它成为了永久法案。
 
无需每次一到十年期限,就发起选择。
 
罗斯福想把华人永远排除在美国之外。
 
多么可恶。
 
但,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这样对待华人。
 
41年后,他的侄儿小罗斯福总统,就做出了与他截然相反的选择——取消《排华法案》。
 
而且也是永远。
 
然后,又过了68年。2011年10月6日,美国参议院终于通过迟来的《道歉法案》,向一个世纪以前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华人进行了历史道歉。
 

6
 
1902年,美国矿工联合会发动煤矿工人大罢工,威胁城市取暖燃料供应,引发了一场举国危机。
 
罗斯福召集矿主和劳工领袖在白宫开会,达成妥协,将工作时间从每天10小时缩短到9小时,并且让工人得到10%的加薪,结束了持续163天的罢工。
 
罗斯福在外交上最显赫的成就是开凿巴拿马运河,将纽约与旧金山之间的水路航程缩短了8000英里(约1万4千公里)。
 
当时,巴拿马是隶属于哥伦比亚的一个省。哥伦比亚与尼加拉瓜竞争运河选址。哥伦比亚与美国政府谈妥了一个条约,由美国出钱从法国购买巴拿马运河工程的设备。
 
条约签字后,在哥伦比亚参议院批准的手续中出了麻烦。哥伦比亚参议院的要价比条约高出一千万美元。
 
美国政府拒绝就价格重新谈判,哥伦比亚政客于是提出新建议,将条约中第三方的法国公司踢开,结馀的款项付给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参议院在谈判中意图诡诈,罗斯福对于欺骗法国公司的做法感到厌恶。
 
1903年,罗斯福做出最后决定,出于对巴拿马运河利益的考虑,支持巴拿马独立。独立战争仅持续了几个小时,哥伦比亚士兵每人接受了50美元的贿赂,便放下武器。
 
1903年11月3日,巴拿马共和国诞生,启用美国事先起草的宪法。
 
不久,美国与巴拿马缔约,以一千万美元的代价拥有巴拿马运河的开发和使用权。
1904年运河工程开工,1914年竣工。
 
就在运河开工的这一年,又逢总统大选。46岁罗斯福在共和党内的主要对手病逝,遂使他轻而易举获得党内提名,并赢得大选。
 
连任后,他的政治倾向开始偏左。
 
推出更加咄咄逼人的“罗斯福政策”:为了避免第三方在拉丁美洲采取行动,美国必须自行维持西半球的秩序,如果出现行为不轨的国家,美国有权进行军事干预  。
 
罗斯福连任后的第二年,就爆了日俄战争。
 
日本陆海军以弱胜强。虽然罗斯福对沙俄在远东的野心感到不安,但也不愿意让日本在远东独大。
 
于是,他召集两国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朴次茅斯港进行和谈。他对调停人的角色非常着迷,连哄带吓,最终使两国签署了朴次茅斯条约。
 
因此,他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获得19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这一年,他还敦促国会成立美国林业服务局,管理国有森林和土地。
 
他所设立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比其所有前任所设总和还多,共1亿9千4百万英亩,举世闻名的大峡谷国家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他常给《户外生活》杂志撰稿,昭示自然保护理念和报告国家公园进展。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我们的发展与永久性财富的资源保护有密切的关系。”
 
1907年,在罗斯福第二任期的尾声,他派遣了一个由16条最先进的战舰组成的舰队环绕地球,航程始于1907年12月16日,止于1909年2月22日。
 
罗斯福向世界展示美国海军有能力登上世界舞台。这个航程对于日益紧张的日美关系发挥了微妙的影响。
 
这一年的12月3日,罗斯福在年度谘文中,要求国会授权减免和取消庚子赔款中超出实际损失部分,将多余部分用于资助中国的教育和学生留美费用。
 
1908年,美国向中国退回半数庚子赔款。
 
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开办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大学立校后,将一个体育馆命名为罗斯福纪念体育馆。
 
这个的的确确可是个好事,对当时的中国来说。
1908年,罗斯福50岁了。
 
一次拳击练习中,他的左眼被击,导致永久失明。好在这一年,他也从总统的位置上卸任了。
 
但卸任后的罗斯福,却与共和党意见有分歧,于是他宣布脱党,并代表进步党参选总统,试图东山再起。
 
但最终败于美国民主党的候选人伍德罗·威尔逊,从此退出政坛。
 
退出政坛后不久,51岁的罗斯福前往非洲探险。
 
这次的旅程由史密森尼学会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提供赞助,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
 
随行团队中有许多来自史密森尼学会的科学家,他们捕获了11397种动物,小到昆虫,大到河马和大象。
其中512次属于狩猎,262种动物被食用。他们甚至捕捉了珍贵的白犀。
 
大量动物被制成标本后运往华盛顿。标本的数量巨大,光是装货就用了一年时间。
 
他对这次科学考察非常兴奋,还撰写了详细的日志。
 

7
 
1912年,10月24日,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一次促选活动中,理发店老板 John Schrank 向罗斯福行刺。
 
子弹击中演说稿和眼镜框后进入他的胸腔。罗斯福拒绝入院治疗,坚持完成了90分钟的强力演说。
 
他对听众说:
 
“不知你们听说过没有,刚才我挨了一枪,但是这不够杀死一头公鹿。”
 
医生诊治的结果是,枪伤严重,但是取出子弹会导致更大的危险。罗斯福的身体终生都携带这个弹头。
 
但第二年,55岁的罗斯福,仍然不顾留在身体里的子弹,竟然出发到亚马孙河热带雨林地区探险。
 
抵达南美后,探险队增加了一个更具进取心的目标:探索困惑河(Rio da Duvida)的源头。
 
这条河后来被命名为罗斯福河,以纪念他的壮举。
探险团队共有16位成员,包括罗斯福的一个儿子,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派遣的人员,巴西军队的一个中尉,医生等。
 
在顺着河流探险途中,罗斯福腿受轻伤,因此感染了疟疾,并且持续发烧。
 
在配给食物有限的情况下,他担心自己拖累整个探险的日程,要求独自留下。但他的儿子坚持带他前行,队医也对他悉心照料,终于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救回。
 
这场疾病使他的体重减少了约20公斤。返回纽约后,罗斯福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这场大病至少让他减寿10年。在余生中,他经常因为疟疾和腿伤未愈而住院治疗。
 
身体基本康复后,罗斯福前往华盛顿特区为此次河流探源答辩,因为有专业人士怀疑考察结果。他的学术报告平息了争议,罗斯福河的命名得到了国际认可。
 
他还将此次探险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穿越巴西野林》。
 
没想到书一出版,竟然很畅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主张对德国采取严厉措施,竭力支持英法联盟,认为他们是在捍卫人类文明。
 
三年后,美国参战。
 
59岁的罗斯福,自告奋勇组织一个志愿步兵营,但被时任总统威尔逊一口回绝。 
 
1918年后,疟疾使罗斯福的健康每况愈下。
 
同年,他的小儿子昆腾参加空军赴法国作战,战机被击落后阵亡。昆腾是罗斯福的幼子,并且在精神气质上最像父亲。
 
丧子之痛使罗斯福的身体再未完全康复。
 
尽管晚年疾病缠身,罗斯福仍保持乐观的生活方式。他是童子军活动积极推动者。美国童子军总会授予他“首席童子军公民”称号。
 
1919年1月6日,罗斯福在自己的居所内平静地离世,享年61岁。
 
收到他去世的消息后,他的儿子亚齐给亲友们发电报说:
 
“老狮子去世了。”
 
2006年6月26日,罗斯福再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同样在年底,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曾评选过“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
 
两位罗斯福总统均榜上有名,其中老罗斯福位列第15名,而他的侄儿小罗斯福位列第4名。
 
爱好写作的罗斯福,一生写了10本书。
 
《1812年战争中的海战》(1882年)
《征服西部》(四卷,1889至1896年)
《美国历史中的英雄故事》(1895年)
《非洲游踪》(1910年)
《新国家主义》(1910年)
《文学及其论文》(1913年)
《西奥多·罗斯福自传》(1913年)
《穿过巴西荒原》(1914年)
《美国和世界大战》(1915年)
《尽你所能敬畏上帝》(1916年)
 
不知,是否有你看过的书?
 

往期好文 · 往读有趣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10月23日】关于球王贝利,你想了解他的比赛,还是他的四次热恋
【10月22日】我与塞尚不熟,但我知道他为了画画,仍然与已经不爱的人结婚
【10月21日】也许,从感情经历来讲,诺贝尔是一个最可怜的人了

夏说  而已    
愿你当真    愿你幸福     
关注和转发,小编送红包 
给我一个“在看”,还你一个“红包”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