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姓费或徐,后蜀孟昶之妃。后被掳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她艳惊两朝,同时有了亡国之君和开国之君的两君专宠的荣华,而荣华背后是无尽的辛酸和不幸。她被俘后的身世是一团迷雾。《全唐诗》收录作品一卷,一百多首统一名为《宫词》,一首另名《述国亡诗》。
第892期
自古便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花蕊夫人作为后蜀君王孟昶的妃子,敢于直言后蜀降宋之过,有几分胆气和豪气。
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注释
①妾:花蕊夫人自称。
②解甲:解除武装,指投降。
注释
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哪里知道这件事?守卫君王的十四万人一起脱下了金闪闪的铠甲,其实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守卫国家的男子!
注释
费氏(一说姓徐),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称许。孟蜀亡国后,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她陈诗。徐氏就诵了这首“述亡国之由”的诗,获得宋太祖的赞赏。
从题目上看,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妾在深宫那得知”一句用意含蓄。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人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周朝亡国归于褒姒,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所以,一句“妾在深宫那得知”既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又表达出一个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第三句描绘出蜀军“十四万人”的投降场面。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以数倍于敌的兵力,当无亡国之理。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至此,作者的羞愤痛切之情化作一句:“更无一个是男儿!”“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
朗
读
者
窦成华,济南市舜耕小学教师,市中区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历山华彩名班主任工作室负责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班主任、第三期济南名师人选、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市中区优秀人才、市中区首席班主任等称号。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文化人,从事古诗词课程研究7年来,育人效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