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阴沟里星空并不美丽 | 《少年的你》及其他

阴沟里星空并不美丽 | 《少年的你》及其他

阅读量:3869124 2019-10-28


我喜欢一个人我想给她一个好的结局仅此而已
 
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莫泊桑 《一生》
上映两天,票房四亿。千呼万唤,《少年的你》很有可能成为2019年最好的一部华语电影。 
《少年的你》及其他 《少年的你》并不复杂。高考马上就要来了,一个遭受到校园暴力的好学生女孩儿得到了一个小混混的保护,在保护与被保护之间,他们发生了爱情。女孩儿失误弄死了加害者,男孩儿要替女孩儿顶罪。 不可否认,玖月晞的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因为融《嫌疑犯X》和《白夜行》的梗,遭到诟病。电影《少年的你》在改编过程中对其故事内核没做太大的变动,也留下了一些梗,对电影的口碑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瑕不掩瑜,毕竟社会题材故事在当下中国的银幕上实在是太稀缺了,在经过2010-2015年青春成长题材的创作风潮后,如何再在青春成长类型中融入其他元素或者其他类型,真实地展现一代中国人的青春成长,一直是近几年来必须回答的一个时代艺术命题,《嘉年华》《过春天》《狗十三》《七月与安生》等都在探索中不断寻找答案,《少年的你》也在作答。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放在中国电影的创作现状上,一点也没有错。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我的我的祖国》,需要《西虹市首富》,需要《罗曼蒂克消亡史》,更呼唤《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 社会片、商业片、文艺片、主流片之间的博弈,在中国电影诞生早期,或者说在世界电影诞生早期便埋下了种子,如果在市场与观众口味变化的调控下,它们之间可以实现一定的动态平衡。一旦限之以审查,或者缚之以影评人刻意的大张挞伐,动态平衡便会消失,“百花齐放”在那样的时刻,不过是一句空话。 回到电影故事,电影中的校园暴力已经很多了,没看一次总是让人感到狠狠的隐痛,不仅是来自于共情,更来自于每个创作团队独特的表现方式。 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将青春残酷物语与唯美画面的对比呈现,让人无比刺痛,大段的黑屏字幕,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无一不是在影刻着一代人压抑的成长。 杨德昌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充满戾气的校园暴力来自荷尔蒙的过剩分泌,缓慢的台词和剪辑节奏时刻在蓄势着一场在社会压抑背景下的大爆发,然而爆发了又有何用,那不过是蚂蚁扔在大象身上的一块石头。一代人终将“没出息”地老去。 斯蒂芬·卓博斯基的《壁花少年》和《奇迹男孩》的确在为校园暴力找出路,当我们孤独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有人在爱着我们,勇敢地找到那些爱,走向那些爱,我们就能得到救赎;当我们可能因为肥胖、丑陋而被孤立,别怕,用你的善良去寻找善良,总有人会良心发现。 看完电影,泪腺得到了足够的分泌,面对现实,还是好无力。阴沟里足够黑暗,在那里看到的星空确实很美,眼睛里擎住的都是泪水,看不清,一点都不美。 
曾国祥及其他 《七月与安生》是曾国祥的导演处女作,《少年的你》是第二部,都是在有着群众基础的小说家写的三流小说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经他的手后,诞生了一流电影。 在这两部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曾国祥在小说基础上进行的“加减法并行”改编策略。虽然两者在具体的“加”与“减”上有所不同,但无一不是在服务于电影化叙事的最终目标。 电影《七月与安生》减去了原著里安生自私冷漠的性格,加上了温暖的人物特色;安生在原著里本身是一个模糊的角色,电影将她变成了本是乖乖女却向往冒险的角色;家明在原著里是七月和安生争夺的对象,电影将他变成了两个女孩之间关系变化的旁观者。 《少年的你》一样在为角色做加减法。陈念在原著里结巴,有些心机,在电影里,这些都消失了,将她的善良、懦弱、坚强,心灵上承受的东西进行了无限放大。小北在原著里简单到没有背景的交待,除了与陈念的关系,讲述的是他和一帮小混混之间的故事,在电影里,小北失去了他个人的情节,却在大量特写镜头下的表情变化中,展现出了一个立体的因爱而勇敢无畏少年形象。 做加法是《七月与安生》的任务,它是原本是短篇小说,得让细节更饱满。《少年的你》是长篇小说,要做减法,让主线更突出地服务主题。 《七月与安生》原著中,家明与安生的初次见面,是七月将已是正牌男友的家明介绍而安生,安生看家明长得英俊而心动。电影中是家明和安生初次见面时,七月与家明相恋之前,家明被安生特立独行的气质所吸引,由此引来了家明对安生的攻势。安生为爱出走,七月为爱隐忍,故事的冲突产生,相较于原著更具吸引力。 原著《少年的你》描写了大量陈念与警察郑易、同学李想之间的复杂关系情节,在电影里,这些情节都变成了单个场次,甚至简单的反应镜头。小北在原著里也有很多与小混混各个帮派之间的故事,在电影中则成了组合蒙太奇,通过脸上时好时坏的伤痕一带而过。 电影要求必须叙事。不变的是结局的反转。
无论是《七月与安生》,还是《少年的你》,在结局处理上,一个是做加法,让结局反转力量更强;一个是保留原著做减法,画上点睛之笔。 《七月与安生》原著以安生死亡、七月收养安生与家明的孩子为结局,文艺女青年终于得偿所愿在27 岁的年华离世。电影却在七月与安生交换人生后,让安生收养了七月的孩子,家明误以为这是安生为他生的孩子。这时影片回到过去,七月找到安生,生下家明的孩子离开人世,安生独自抚养孩子,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电影所展现的生离死别比起原著更具有冲击力。 《少年的你》原著读者从一开始便会怀疑魏莱有可能是陈念杀死的,并且原著的事实是,小北的混混兄弟强奸魏莱不成将其杀掉了,小北误以为是陈念杀的,选择了要替她顶罪。电影在反转处理上将结局的铺垫重心都一直放在小北的身上,直到陈念高考,在警察局的那场对峙中,叙事还在为陈念摆脱嫌疑。接着,一个反转将陈念误杀魏莱的过去展现在观众面前。小北和陈念,一个下地狱,一个上天堂。陈念考了632分,他们赢了。
在电影里,违法者必须绳之以法,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不可有损公安警察形象。因此,电影为我们带来了另一个结局。郑易找到陈念,骗她说小北被判了死刑,这句话卸下了陈念所有的坚强,在小北住几十年牢和两个人一起住只要住几年的选择上,陈念选择了后者。由此,电影在多次反转中,将两个人的关系真正推到了“共生”的状态。 通过《七月与安生》,曾国祥将青春电影的主题从伦理、爱情、“颓废青春”等转向了女性主义、成长、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在《少年的你》中,曾国祥留下成长,对准了社会问题和家庭讨论,发挥着电影的媒介属性,参与着社会议题。据说明年要修改《未成年保护法》,某种程度上,《少年的你》也在进行着议程设置。 电影终究还是要用镜头语言来讲故事的,电影所具有的影像叙事技巧也是相当出彩。
特写镜头占到整个电影的80%左右,这些特写镜头几乎全部对准了人物,让我们得以在电影里清晰地看到人性,善良,邪恶,以及漠视。
陈念和小北面对着这个冷漠的世界,现实与理想,暴力与爱,无一不是冲突,大段的组合蒙太奇、闪回、MV式剪辑,配之以恰到好处的后摇音乐,将“生活像后摇一样绝望而又充满希望”隐喻在独特的声画对立统一中。 
周冬雨、易烊千玺及其他 我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敬畏,电影是工业,无论专业制作公司,还是小作坊。工业意味着整体和系统,必须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入片场,导演便成了管家,他需要保证剧组按照一定的节奏正常运行,在演员和摄影出现问题以后及时给予纠正。导演也是这个系统里的一部分,往重要里说,是关键部分。但是,关键部分还应该包括制片人、演员、摄影、编剧等,不同的电影,关键部分不一样。 要拍一部能“留得下的”电影,好的剧作,好的拍摄和后期团队,还离不开好的演员。《少年的你》的关键部分之一,也是演员。如果没有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稳定发挥,在大量的特写镜头下,面对镜头与观众的聚焦,两个人表情和动作上的任何一个不到位,都可能改变这部电影的口碑。
他们的表演是那样犀利而生动。 周冬雨从《山楂树之恋》开始,已经难以确认她塑造过多少个少女的形象,《同桌的你》《少年班》《七月与安生》《后来的我们》《春风十里不如你》,如果说过去的一些角色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相似的话,到如今《少年的你》,她达到了一种境界。 陈念,善良、自卑、懦弱、隐忍。面对胡小蝶的自杀,她从慌张走向镇定,给胡小蝶盖上自己的衣服。当另外一个同学也因校园暴力害怕,找她帮助,她选择不再重蹈胡小蝶的覆辙,伴她同行。母亲失信的丑闻将她不断引入自卑的深渊,面对周遭,她选择逃避,蹲在家里的桌子旁边,躲进车库的垃圾箱里,哪怕是找到小北,何尝不是另外一种躲避,躲进别人的树荫。失手弄死魏莱,她能镇定自若地走进考场考出高分。警察咄咄逼人,心理该有多强大,才能给小北那狠狠地一巴掌,完成“惊险的一跃”。 与周冬雨相比,易烊千玺是电影圈的新人,《少年的你》可以说是他的电影表演处女作。小北色厉内荏的性格在他的表演之下充满了信念。陈念救下他,被抢了钱,他主动还钱,还帮她修好手机。陈念跟着自己回到家,他完全可以将陈念拿下,但他只是挑逗。陈念遭到暴力,主动找上他的时候,为了安抚,小北给她的伤口上药,用“陈念欠小北一次”的玩笑换取轻松的氛围。魏莱死后,他借了哥们儿父亲的车转移尸体,却让哥们儿去医院做检查,让哥们儿免除了嫌疑。 小北和陈念,从相遇到共同担起弄死魏莱的责任,到最后一个镜头,小北走在陈念的背后,他们终于可以磊落地一起走在街上。
克制与隐忍到不能,每一个恰如其分的眼泪跌落。周冬雨和易烊千玺在电影中一颦一蹙都是铆足了戏剧表现。看到陈念被欺凌,小北冲出家门,她追上来用一个拥抱阻止,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陈念的头发被剪掉了,一个用惯了拳头的男孩也会流泪,于是将自己的头发也剃得干干净净。没有了长发回到学校的陈念,同学们都投来异样的目光,但她却面露微笑,这该是坚强的得意吧?郑易让小北看周冬雨被暴力袭击的视频,他紧握的双手,徘徊在眼睛里而又咽下去的眼泪,那该有多痛?陈念听到郑易说小北被判死刑,肩膀渐渐弯下,从无声抽泣到拉着郑易大爆发,她到底忍了多久? 好的剧作,人物的行动不需要编剧去做什么,凭着动机,他们自己推着自己往前走。好的表演,正好给予了剧组这种向前推动的契合力。 窥一斑而见全豹。 在经历了2015年左右电影市场的野蛮生长,进入“影视寒冬”,像《少年的你》这样,以及更多近几年出现的以年轻人为主创的中国电影,创作的真诚态度实在难能可贵。尹昉、周也、张耀等90后主创在《少年的你》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可以预见,在这个“寒冬”里,一群又一群带着真诚梦想的少年们正在冰凉的土壤中不断地扎根,中国电影的更新换代或许已经箭在弦上。
 社会及其他 深层来说,《少年的你》所要表达的,我想,应该不仅仅是校园暴力。 那铺天盖地的试卷,自带节奏的高考倒计时,父权和家庭的缺失,无一不在提示着我们这个社会的失控。 玖月晞在原著里这样写,“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小社会,有性格张扬的,有庸庸碌碌的,还有安静内敛的;有特立独行的,有普普通通的,还有看不见的。” 少年们的世界映射的何尝不是成人的世界。 陈念的母亲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做面膜生意赔的精光,债主天天上门,就算生活很困难,她也需要躲在另外一个地方隐忍地活着。
小北的父亲从成长之初便在他的世界里消失,母亲因为他改嫁不成,将他视为原罪,让他吃了肉包子,却又要暴打,他能还给世界的,也只能是拳头。
魏莱作为施暴者,家境的确不错,父母望女成凤,因为高考没有发挥好,父亲也一年没有跟她说过话。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是生活在阴沟里的,但却有人选择仰望星空。 少年无法理解,成人要面对更加沉重的东西。
夫妻的背叛,朋友的中伤,亲人的抛弃,职场的勾心斗角。
为了金钱、利益,他们可以在公众面前脱下最后一块儿遮羞布,争得你死我活。他们可以看着病床上的至亲枕头下的存折,一刻也等不下去了,于是几个兄弟姐妹猜拳,决定谁来拔下他的氧气罩。 很多事情,我们明明知道什么是对的、好的,却像《少年的你》里的郑易一样选择了沉沉睡去,视而不见。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好坏,没有对错。 等到现在,当我们回望多年前再看高考,何尝不是折射着成人世界的弱肉强食?
少年们用着从大人那里学来的计谋、中伤、背叛、抛弃、恶意,拙劣地模仿着大人们那些好玩有趣的斗争游戏。考试排名上我干不掉你,那我就干掉你。分数-工资,试卷-金钱,少年-成人,多完美的对比。
或许是我想得太深了,揣测得太恶了。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我实在无法相信她。生而为人,太多的力不能及,不被认同的价值,被遗弃的苦楚,无法得到回应的感情。 《超脱》里无数次提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问题”。 这个社会,世界,甚至是整个宇宙,它们的熵值总是在不断上升的,其纷乱与庞杂的程度只会越来越高,正如电影中校园暴力一次比一次更加失控。 但是,我最讨厌无论说到什么社会问题,把根源都扯到体制问题上的答案。因为无论什么体制,其实都是包含着我们每个人在内的社会共同体的人性选择。是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社会,也是我们选择了造就怎样的一个时代。就像面对校园暴力,面对老无所依,面对失败的婚姻,我们每个人都是加害者,谁也逃脱不了责任。
我们终究要改变,而这一切,我们终将能改变。
 
堵塞洪流的堤坝决了口,不可挽救。
或许,人得学会竭尽全力,但也得接受无能为力。
亲爱的少年啊,生活就像夏天的柑橘树,挂着青皮的果,苦是一定的,甜也有。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