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这个特殊日子的到来,让许多人将目光聚焦中医药。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使得人们对中医药的关注再次提高。与此同时,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举国上下重视和关注中医药的时候,让我们也一起来关注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中医药发展情况。
“找个中医看下” 10月25日上午11时许,石狮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一名男子走进出医生的诊室:“医生,我最近身体难受了好些天,帮我开些中药治疗下。”
出医生示意他坐下,为他把了脉,并让他伸出舌头观察了一下,随后向他询问具体的症状。据这名男子介绍,他身体难受已经有十余天了,主要感觉肚子不舒服,会咳嗽,晚上觉也睡不好。在此之前,他已经找医生开过一些西药,并打了两针。打针吃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很快又复发了。身边有朋友向他推荐到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个中医看下,于是,他便来到了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望闻问切后,出医生给这名男子开了三天的中药。开药期间,出医生从桌上一纸盒中撕下两张小指甲大小的“纸张”贴在这名男子双手“曲池穴”上,并叮嘱他接下来几天可以经常用手按在这“纸张”上揉一揉。见该男子有些疑惑,出医生解释称,张贴在“曲池穴”上的两张“纸张”其实是一种皮肉针,叫“掀针”,是一种特制的小型针具,针很细很短,可以较长时间固定在皮下,以达到持续刺激穴位的目的。
记者与该男子交流中了解到,他在石狮八七路附近从事服装加工工作。在求医问药方面,他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感冒、发烧或者身体哪里不舒服,一般都是找西医看,或者自己到药店拿点药吃。不过近些年来,他发现遇到身体不舒服时,建议他“去找个中医看看”的朋友明显增多,其中不少朋友还“现身说法”向他推荐一些中医或者药方。
人们对于中医药态度的变化,出医生也有切身感受。当中医10年来,每年来找她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现在平均每天有60多人,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是从外地来的。交流中,她表示,现在整个中医药发展的“软硬环境”都在变好,不管是中医诊疗环境、政策环境还是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态度,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一点从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些年的变化中也能感受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对接泉州市中医院,积极引入上级优质中医药资源,现在泉州中医院每周都有名中医到该中心坐诊,而每次名中医坐诊都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求医问药。而从下周开始,泉州中医院又有新的名中医来到石狮坐诊。
当然,人们对于中医药的认可不单体现在基层卫生院,在石狮市总医院,每天也有不少市民前来找中医求诊,其中有的患者是从厦门、漳州、三明、莆田等周边城市慕名而来,10月24日上午,在市总医院一楼中药房前,记者遇到一对来自漳州的夫妇。他们手上提着两袋中药正准备返回漳州。据其介绍,他们肠胃不舒服,先后到过不少医院治疗,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上个月,有朋友建议他们到石狮市总医院找中医看下。他们来了以后,中医给他们开了五天的中药。回去吃了中药后,感觉效果很好,所以当天再来复诊一次,顺便再拿点中药。
从“有病求医”到“治未病” “讳疾忌医”是一种传统思想,许多人患病或者身体不舒服时,大都不愿意让人知晓。也正是因为此,许多人都是得病之后才会去求医。不过,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对医学知识了解的增多,这种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防患于未然”。而作为中华文明一个瑰宝,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在“治未病”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市民黄先生对中医药比较推崇。据其介绍,曾患过慢性支气管炎,每年断断续续发作,持续了好些年。前年的时候,听从一个同事的建议,他去医院贴了“三伏贴”,结果这两年没再患过支气管炎。因为这事,他对中医药有了更多的关注,也认识了不少当中医的朋友,并时常向他们请教一些中医健康养生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有一次,一个中医朋友送了一个“香囊”给他,说是放在车上可以预防感冒。他把它放在车上后,果真没怎么感冒过。在他看来,如果能对症下药,中医药的效果还是很好的。而在预防疾病方面,中医药更有优势,因为从他接触和了解的信息来看,中医本身就比较重视对疾病的预防。
记者在市总医院和一些基础卫生院走访时,一些中医医师表示,在中医学理论中,很早就有关“治未病”论述,而“未病”一词就来自于《黄帝内经》。在中医医师看来,最好的医生就是“治未病”,能“防患于未然”,让群众不会患病。因为一个人一旦患病,其身体便会受到疾病的伤害,而如果在未患病之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就可以避免这种伤害,让人体更健康。交流中,中医医师告诉记者,中医“治未病”,就是在患病之前进行有效干预、调节。而干预、调节的手段,涉及饮食、起居、运动等各个方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在发展中医药事业过程中,重视中医“治未病”工作,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治未病”模式,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市一些基层卫生院还设立了“治未病”中心,将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0-6岁儿童中医调养服务等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与此同时,还推出一些具有时令特色的食疗方、保健方。比如,针对一些小学生易患的传染性疾病,用一些中药制作了一些“保健香囊”放置于学生的课桌底下,起到防蚊驱蚊、预防疾病的作用。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中医药作为中国的国粹,其辨证施治、防重于治的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中医药发展令人期待 近年来,石狮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通过扶持重点中医药学科建设,提高中医药应用水平,使石狮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截至10月25日,全市共有中医诊所31家,中医医师207人,不仅市总医院有提供中医药服务,所有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八成以上的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也都能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而随着石狮中医院的建设,石狮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不管是国家的政策还是本地的政策,都在扶持中医药发展,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种激励政策、扶持政策的实施,中医药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国家不仅在政策方面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还通过法律手段将一些好的措施予以明确规定。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医药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其中就规定: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即可配制,不需要取得制剂批准文号,这可以使一些效果明显的中医经验方能更快地应用到临床。同时,《中医药法》还允许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凭处方炮制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或者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这些法律规定,将极大促进中药制剂的重兴和中药新药的研发,而对老百姓来说,则意味着今后可以买到价格实惠、疗效好的院内中药制剂。
为加快石狮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促进健康石狮建设,去年12月,我市出台了《石狮市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市要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到2030年,我市要实现: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基本形成一支规模大、结构优、水平高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全市居民中医药文化素养大幅提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石狮中医医疗服务网络的完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石狮群众将享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和医疗服务。
记者 林春凯
END
石狮市融媒体中心·石狮日报
石狮日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
转自微信公众号“石狮日报”石狮日报新媒体矩阵/热门公众号推荐
公众号ID石狮日报ssrbwx收藏快报sckbwx石狮政协之窗shishizhengxie平安狮城ssswzfw石狮人才ssrcfw艺览狮城yilanshicheng石狮商务ss_shangwu石狮市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shishi12348石狮民政sssmzj石狮市教育局fjsssjyj石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sssyjj7951石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sssrsj211石狮市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ssqyfww石狮生态环境ssssthjbhj石狮应急管理sssajj石狮三农ssszfnybgs石狮科技服务网shishikejiju石狮贸促sssmch狮城姐妹QZSSFL石狮老干sslghdzx石狮国际商业城改造sgh_823dce80c431灵秀天地lingxiutd永宁微服务ynzwfw石狮市总医院ssshqyy福建省石狮供水股份有限公司shishiwater蓝帝狮校服LDS-XYFS石狮日报小记者团ssrbxjz石狮阳光电商qztbpx台湾布拉格艺术机构taiwanblg今日玉湖jinriyu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