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资产近500亿元,这家企业却无法按期兑付10亿元短期融资券本息
10月25日,18西王CP001未按时足额兑付本息。
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此前曾对外表示,“坚决不违约”。现在看来,他的承诺没有兑现。
10月19日,西王集团还对外回应称,从目前来看,西王集团并未出现债务违约情形,公司实体也仍保持着良好的盈利水平,信用评级也未出现下调信号。西王集团“瘦身计划”已经启动,对于非核心关联业务进行清理,以获得流动性。
但几天后,情况就变了。10月23日,西王集团公告称,受企业融资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出现暂时性困难。因此 “18西王CP001”即2018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10亿元,债券利息7.7%,于2019年10月24日兑付存在不确定性。
说得直白点,就是债务要违约了。
10月24日,评级机构东方金诚将西王集团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评级展望为负面,同时下调“18西王CP001”、“山东滨州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揭牌暨重点企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滨州市举行。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三级政府共同成立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30亿元重点企业发展基金,支持西王集团发展。
西王的问题,之前已有出现:
一个月前刚惊险度过公司债回售的有限公司(下称西王集团),终究还是打破了“坚决不违约”的承诺。
9月19日,西王集团被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8044万。在此前不久的7月18日,西王集团还被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6050万。两个月内,西王集团两次被列为被执行人,合计执行标的超过1.4亿。
而执行事由,是为邹平县供电公司提供担保所致。西王对邹平市供电公司在威海市商业银行济南分行办理的流动资金贷款 6,000 万元提供共同担保;以及为邹平市供电公司在平安银行青岛分行办理的流动资金贷款 8,000 万元提供担保。
不断因为担保受伤的西王,最终还是把这把火烧到了自己身上。
西王在互保下压跨自身本已脆弱的现金流
根据西王集团2019年半年报数据,截止到6月30日,其流动负债合计163.68亿,占总负债比例为53.3%。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应收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之和(三者之和基本为一年内要支付的有息负债),总计78.24亿。
从其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现金流来看,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情况也是难以为继。
(资料:西王集团2019年半年报)
其实正是从齐星互保的2017年开始,西王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开始转负,2017年-2019年上半年,该净额分别为-39.78亿,-46.88亿,-19.74亿元,借新已远不足以还旧。
更大的问题是,债券市场已经很明确的不再买账了。由于对外担保对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严重影响了市场对西王集团的信心。
2019年9月18日,西王集团原计划公开发行6亿元的“19西集05”债券,结果最终市场认购额仅为1.5亿元。而就在10月23日,原定于2019年10月22日进行网下询价簿记、10月23日发行的西王集团2019年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五期),宣布取消发行。
互保爆雷后踩踏违约,靠体制内补血难奏效
对于西王的困境,政府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尽力扶助。
今年7月底,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三级政府共同成立30亿元重点企业发展基金,支持西王集团发展。其中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0亿元,滨州财金投资集团、邹平国投集团各出资5亿元。据介绍,该笔资金从8月30日开始陆续到位,截止目前已到位资金20.7亿元,预计10月底之前全部到位。
然而西王的短融债在10月底前还是违约了,“看得见的手”还是失败了。
不管是为国企担保,还是靠城投纾困,山东这些大型民企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关联,已经接近荣辱与共,何况还勾连着极为重要的税收和就业问题。
在互保事件之前,全国500强邹平市有三家,滨州百强邹平29家几乎占到三分之一。时过境迁,邹平的大企业中,魏桥虽然雄风犹在,收入与利润均大幅度下滑。西王与山东三星主业均为玉米油加工,也同处于流动性恶化的漩涡之中。齐星集团则已破产重整。
其他身处邹平或者从邹平发家的大型民企,如钢铁企业广富集团、传洋集团银行贷款诉讼缠身,中融新大债券连续闪崩评级下调。董事长曾名列山东富豪榜第二位的长星集团,则更是早在2014年就破产重整,并且引发了邹平企业互保圈踩踏爆雷的序幕。
民营互保形成的风险,会逐渐往体制内传导。不管是邹城城建61.6亿元入主齐星集团,还是邹城国资5亿元纾困西王集团,以及接受股权质押为山东三星提供资金支持,邹平的城投企业都在这场互保风暴里,逐渐成为援助者和接盘者的白马骑士角色。违约的东风一旦吹过来,反噬只是时间问题。
城投企业内部承受着怎样的压力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到的是,2018年刚刚撤县设市的邹平,当年GDP相比于上年,已经下滑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