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如果慈禧不跑,举全国之力和八国联军强硬对抗的话,结果会如何?

如果慈禧不跑,举全国之力和八国联军强硬对抗的话,结果会如何?

阅读量:3871971 2019-10-28



我们所经历的最威风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了。
我们所经历的最糗的事情是什么?自然是还没刚抬起胳膊,正要说话,人都跑没了。
清末最有权势的慈禧太后,当时的境况就非常的糗。慈禧并不是不想举全国之力与联军对抗,而是当时根本就没多少人听她指挥了。

清朝自1840年开始,在对列强的战争中,是屡战屡败,越败越惨。而且每次战争之后,哪怕是占优势,也都会赔款割地。特别是在1894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惨败,列强们看到,昔日辉煌的大清朝,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软弱可欺,自然是越来越不把清朝放在眼中。他们趁火打劫,都希望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而慈禧呢?内忧外患之下,她的生活品质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赔款可以转嫁给全国百姓么,而她自己可以继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排场派头是一点都不能少。她为了享乐,也是还要继续大修园林,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的。
举国危难之时,慈禧还贪图享乐,难道说她“圣明”,只能说是异常的“昏聩不明”。
慈禧不爱天下百姓,那天下百姓还会爱慈禧么?很明显不会。慈禧早点死掉,岂不是对天下百姓更好。
慈禧同样也不爱众多的维新派大臣。慈禧代表的是落后的守旧势力,灭亡已经注定了,只是慈禧还要挣扎一番。慈禧首要关心的并不是大清的前途命运,而是她自己的权势。
慈禧心中最大的一根刺就是光绪。光绪有一腔热血,也相对务实。在甲午战争中,他是坚定的主战派,但现实很残酷,大清战败了。光绪痛定思痛,深知革除弊政,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就强力支持变法维新。

原本进展顺利的维新运动,却因为慈禧认为自己的统治地位遭受威胁,而遭到镇压。慈禧的这一举动,让很多能够看清发展大趋势的维新派大臣,与慈禧也渐行渐远。
慈禧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又失去了代表进步的维新派的支持,让慈禧举全国之力?答案很明显,根本就不可能。支持慈禧的,只有那些思想禁锢,目光短浅的守旧派。
正是在这些守旧派的怂恿下,慈禧才挑起了“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事端。
原本“义和拳”,只是因为国外宗教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对普通民众的欺压行为,损害了民众的利益,由百姓自发组成的抗争团体而已。对于所发生的争端,按照我们现在的思维,制定规则,妥善处理不就行了。但是保守派的满清大臣,满脑子都是小农经济思想,以封闭为准,坚决将外来之物全部赶走。
保守派是从内心深处,惧怕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因为在普通民众的意识觉醒后,他们就再也不能靠君命天授的绝对权威,光明正大的剥削天下百姓了。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就指使“义和团”来抵制外来的一切,看似是为了普通百姓,其实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结果,引发了“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北京的严重事件。

慈禧正是在毓贤、刚毅等守旧派大臣的怂恿下,召义和团入京,焚毁教堂,屠杀教民,毁损洋物,进攻使馆的。慈禧甚至以光绪的名义,发布诏书,向十一国宣战,号召全天下的力量与列强作战。但是,除了部分义和团和守旧派统领的清军之外,很少人响应。
清朝的中坚力量,包括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等等众多的封疆大吏在内,全部都未响应慈禧的号召,反而私下和列强签订了地方协议,史称“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维护了南方等广大地区的稳定,同时也促进了进步势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时的慈禧,只能表示无奈了。逆潮流而动,终将被抛弃,只有顺应发展大潮,才是明智之举。但是,慈禧并不明白,也最终让她尝到了苦果。
清朝部署在京津地区的近8万清军和近30万义和团民,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快做鸟兽散。联军也顺利地攻下了北京。

慈禧在1900年6月21日发布了向十一国宣战的诏书;8月14日北京城攻陷;8月15日的凌晨,慈禧悄悄地踏上了西逃的路途。慈禧的逃亡,说明在慈禧统治下的清朝,已经是处于“失道寡助”的境况,必将很快迎来灭亡的结局,而由进步势力取代。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 好 看 ”,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