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一生中几乎都会有很多次因身体不适而口服药物,也经常看到或听到患者朋友服药方法不大正确。而服药方法不正确不尽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今天保长教您如何正确口服药物。
口服给药,主要是在胃肠道内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达到全身治疗为目的的给药方式。口服药物剂型包括:有舌下含片、胶囊剂、分散片剂、咀嚼片、泡腾片、肠溶片、缓释片和控释片等。
以下按照常用药物剂型和服药时间,介绍正确服药的方法。
一、按照药物剂型分类
1.舌下含服片
舌下含服片应在舌下含化。舌下给药的好处:使药物透过舌下粘膜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不需要经过胃肠道,避免被胃肠道的酸、碱性环境破坏;不会经过肝脏血管,避免被肝脏这个“化工厂”大量代谢分解和灭活。
舌下含服的药物如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片。
2.咽喉用含片
所有含片都含有在口腔释放的药物成分,它们可以缓解咽喉疼痛,口腔炎症,以及止咳。服用此类药物时应让其在口中溶解,不要咀嚼。在药物溶解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要吃东西或饮用任何液体。
咽喉用含片有华素片(西地碘含片)、西瓜霜含片等。
3.胶囊剂
胶囊是由甘油和明胶制成的,无毒无害,对胃肠道基本没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
胶囊剂的特点: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在体内的起效快;液态药物的固体剂型化,便于计量,服药方便;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制成肠溶胶囊剂即可将药物定位释放于小肠;等等。
胶囊制剂药物种类较多;例如抗感冒的康泰克胶囊;抗生素有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胶囊、阿奇霉素胶囊等;降压药物有缬沙坦胶囊(代文)等。
4.分散片剂
分散片是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相对于普通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分散片具有服用方便、崩解迅速、吸收快和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常用分散片剂:抗生素有头孢克肟分散片(世福素);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分散片;抗过敏药氯雷他定分散片;等。
5.肠溶片
肠溶片是在药片外加了一层“肠衣”,“肠衣”在胃的酸性环境中不溶解,在小肠的碱性环境中才会崩解和释放药物,从而避免刺激胃或药物在胃酸中被破坏。因此肠溶片要整片吞服,空腹服用,因为食物中的碱性成分会导致胃的酸性环境变成弱碱性环境,药物在碱性环境中会释放,失去肠溶的特性。
常用肠溶片剂: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兰索拉唑肠溶片;抗炎、解热、镇痛的吲哚美辛肠溶片(消炎痛);等。
6.泡腾片
泡腾片,不能直接吞服,应在水中充分崩解后饮用。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状如沸腾,故名泡腾片。
泡腾片的优点:服用方便,起效迅速;口感好,患者依从性好;生物利用度高,能提高临床疗效;崩解产生的泡沫增加了药物与病变部位的直接接触,可以更好地发挥疗效,适于口腔疾病、阴道疾病等的防治用药。
常用泡腾片剂:有维生素C泡腾片;清热解痛的阿司匹林泡腾片;治疗阴道细菌性、霉菌性、滴虫性阴道炎的双唑泰阴道泡腾片;等。
7.咀嚼片
咀嚼片,要在口腔中把药片咀嚼碎后服用,咀嚼后能使药物表面积增大,最大限度地快速发挥抗酸和抗胆汁的活性。
常用咀嚼片剂:有抗胃酸药物铝碳酸镁咀嚼片(达喜);阿卡波糖(拜糖平),与第一口饭(馒头或米饭)一块嚼碎后一起咽下,达到餐时抑制淀粉在肠道中分解为单糖。
8.缓释片和控释片
“缓释片”或“控释片”,都是长效制剂,靠特殊骨架包封大量药物,不能研碎或嚼碎后服用。如果研碎或者咀嚼后,会破坏药物的缓控释骨架,导致短时间内药物大量释放,造成严重后果。
有些药片的缓释作用是靠微囊和微丸制成的,这些药片表面有一刻痕,是可以沿划痕掰开服用。需要说明的是,有的药物服用后会出现“整吃整排”的现象,您不必担心,这是一种“控释剂”特殊剂型,其中的有效成分已经完全吸收利用了,排出的只是空壳。
常用缓释片:有治疗2型糖尿病的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缓解关节、肌肉疼痛的布洛芬缓释片;等。
常用控释片:降压的硝苯吡啶控释片(拜心同);治疗2型糖尿病的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等。
二、按照服药时间分类
1.服药次数
每日一次,是指每天在同一时间服药;每日服用2次,是指早晚各一次,一般指早8时、晚8时;每日服用3次,没有特别说明时尽量每8小时服药一次。
2.空腹服用
一般指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空腹服药的好处是可增加药物吸收,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减少在胃里停留和胃酸破坏。
适宜空腹服用的药物:抗生素里的阿奇霉素;抗乙肝病毒的恩替卡韦片(博路定)。
3.饭前服用
一般指饭前15-30分钟服用。有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部,加快药物吸收等优点。
适宜饭前服用的药物:健胃药、助消化药的胃蛋白酶、胰酶、乳酶生片、乳酸菌素片;胃黏膜保护药硫糖铝,铝碳酸镁,胶铋等;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格列吡嗪,使胰岛素分泌与血糖升高同步。
4.餐中服用
与食物同时服用,药物与食物充分混合疗效更好,增加药物吸收,提高药效。
适宜餐中服的药物:阿卡波糖(拜糖平),应在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抗病毒药伐昔洛韦;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扶他林);抗骨性关节炎药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葡立);等。
5.饭后服用
饭后服药通常指进餐后15~30分钟,利用食物来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适宜饭后服用的药物: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琥珀酸亚铁片(速力菲)、富马酸亚铁(富血铁);利尿药氢氯噻嗪、螺内酯等。
6.清晨服用
清晨服药,一般是指5:00-7:00服药。药物可以迅速起效,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适宜清晨服用的药物:降压药,每日1次的降压药适合在早上7点左右服;甲状腺癌术后补充甲状腺素的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利尿药的速尿,晚上服药后夜间多次排尿,会干扰睡眠;泻药的乳果糖、硫酸镁等。
7.睡前服用
睡前服,指睡前15-30分钟服用。
睡前服药的优势,降低药物副作用,顺应节律变化。
适宜睡前服用的药物:他汀类调血脂药,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在半夜至清晨最旺盛,睡前服此类药效果最好;镇静或催眠药,宜在睡前服用;抗抑郁药,因为抑郁、焦虑、猜疑等症状,经常是早晨重、晚上轻;抗过敏药,这类药物容易出现嗜睡、困乏症状,睡前服安全且有助于睡眠;沙丁胺醇等平喘药,哮喘多在深夜、凌晨发作,睡前用效果更好。
8.必要时服
根据需要服用,如退热药、晕车药、镇痛药。
需要强调的是:用药是有原则的,即临床必需,疗效可靠,毒副作用低,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等。
服药之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向药师咨询。